為改善睡眠質量等問題,患者接受超低頻經顱磁刺激治療儀治療

近日,紹興市人民醫院整合了中醫科、康復科、耳鼻喉科、社經內科等近10個科室的專家資源,成立「睡眠中心」。記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紹興市首家睡眠醫學診療中心就在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推出,此後,市中醫院、市立醫院、市中心醫院等多家醫院也相繼開設了睡眠科。各醫院為何競相開出睡眠門診?睡眠障礙治療又是如何對人的睡眠問題進行干預的?

紹興市醫院紛紛

開出睡眠門診

根據中國睡眠研究學會發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我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成年人有失眠困擾的約占38%,其中超過75%的人晚上11點後才入睡。

「白天工作,感覺只有晚上的時間才是自己的,所以經常玩遊戲到很晚。」小楊在紹興一家國企工作,雖然工作日每天早上8點半要準時到單位,但他每晚都是後半夜才睡,周末甚至到凌晨兩三點才上床睡覺,「由於長期熬夜,現在我想提早睡都睡不著,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年了,而且身邊不少同齡人也是這樣。」

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睡眠病區主任梁勝林告訴記者,睡眠障礙正呈上升趨勢。從近兩年接診情況來看,明顯感到就診人數增加了,一個月的門診量可達到1300例,從結構上看,儘管老年人占了六成,但青壯年人數增加明顯。從職業分布來看,公務員、醫務人員、教師、IT從業人員等的睡眠問題較多。

正是在睡眠障礙群體日益擴大化、低齡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綜合醫院開出睡眠專科門診。以紹興市人民醫院為例,今年醫院成立了睡眠中心,整合了中醫科、康復科、耳鼻喉科、神經內科、心內科、呼吸科、老年科、口腔科、內分泌科和全科等專家資源,進行綜合性、個體化的干預治療。而像紹興市第七人民醫院這樣的專科醫院,2018年就成立了紹興市睡眠醫學診療中心。市立醫院、市中醫院、市中心醫院等也開設了相關科室。

「因為睡眠不好前來就醫的病患一直不少。」紹興市人民醫院特檢科科長毛櫻是該醫院睡眠中心牽頭人,她告訴記者,往年五官科、呼吸科等都會收到睡眠障礙病人,所以今年醫院把相關科室整合起來,對有失眠困擾的病患進行科學評估、監測,再進行專科對症治療。據她介紹,睡眠中心成立以來,每個月接診病患上百人。

「我們曾經接診過一個年輕患者,他以前一直覺得自己心臟有疾病,但去了多家醫院檢查都沒有查出問題。」毛櫻說,直到前段時間因打鼾問題,該病患來市人民醫院就診,通過呼吸睡眠監測,發現他有中重度的缺氧情況,經過治療後得以好轉,「很多患者發現自己身體有問題,但是不知道問題可能就出在睡眠上,這就需要到醫院檢查才能發現。」

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我院之前接診過一個病患,睡不好,腿難受,發抖、發脹。」梁勝林說,這位病患在其他醫院檢查後,被認為是腦中風後遺症,但是服藥後一直沒有好轉,「我們診斷後認為她是不安腿綜合徵,經過藥物調整,一周後她的情況就有所好轉。」他認為,成立專門的睡眠門診,有利於減少誤診的發生率,並對患者進行綜合施治。

記者體驗

睡眠監測

專家介紹,睡眠障礙主要包括失眠、嗜睡、夢遊症3種,同時睡覺打鼾、多夢、說夢話等症狀也包含在內,以上情況存在超過3個月以上,應該尋求醫生的幫助。

記者了解到,睡眠障礙患者要找到原發病因,分析病情,精準、全面的睡眠監測必不可少。目前常見的監測方式就是通過多導睡眠監測、可攜式睡眠監測、腦功能檢測儀等進行監測評估,尤其多導睡眠監測通過對呼吸、腦電、心電、肌電、血氧、肢體動作等全方位的精準監測,做出分析報告,是診斷睡眠相關疾病的「金標準」,為治療提供依據。

記者本人也飽受失眠困擾。近日,記者來到市人民醫院睡眠中心,接受了24小時動態腦電監測以及多導睡眠監測兩項監測。「動態腦電監測能判斷患者在清醒時以及睡眠期是否有發作性疾病,多導睡眠監測能發現氣道阻塞問題,這些都能判斷睡眠周期是否良好。」毛櫻告訴記者。

24小時動態腦電監測需要住院監測,多導睡眠檢測儀則是在睡前就背上身。記者注意到,與市面上監測睡眠的產品不同的是,這個檢測儀還需在鼻子上配一個氣流傳感器,手部相應佩戴血氧夾。記者當晚體驗時,由於佩戴儀器導致身體不適,睡眠情況比平日更加糟糕。不過毛櫻表示,即使這樣,監測到的數據依然是有參考依據的。

結束監測一天後,記者拿到了自己的監測報告,24小時動態腦電圖未見明顯異常,睡眠呼吸初篩報告顯示存在低通氣現象,最長一次低通氣時長27秒,最低一次的血氧飽合度在90%以下。據介紹,這種情況屬於輕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中重度病人,低通氣時長可能會超過1-2分鐘,血氧低於90%甚至80%,像這樣程度的病人我們建議進行治療,如使用呼吸機輔助,特別嚴重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毛櫻說,像輕症患者,則更多需要進行睡眠習慣的調整,如果患者有肥胖的情況,還需要進行減重,肥胖也是導致氣道阻塞的重要原因之一。

治療需

「對症下藥」

據介紹,目前醫院主流的睡眠障礙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物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藥物治療、中醫綜合治療和經顱磁刺激等方式。

「根據檢查結果,病因不同,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也是不一樣的。」毛櫻介紹,假設睡眠障礙是因為長期不良的睡眠習慣,如熬夜玩手機等原因導致的失眠,那患者就要進行認知行為治療,通過糾正不良睡眠習慣,樹立正確的睡眠概念,同時輔以藥物(多以西藥為主)進行治療。小楊目前就在使用這種方式調整睡眠,一開始入睡困難,他通過藥物進入睡眠,在服用一周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減少藥物的使用量。同時,他還通過醫院推薦的軟體,睡前進行學習、冥想,醒來後再進行簡單的運動。

如氣道阻塞導致睡眠障礙的病人,單純是因為氣道狹窄、有增生導致的,就要進行手術治療。物理治療即使用呼吸機治療這種物理治療的方式,適用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患者。

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非藥物、無創傷、無依賴性的新興治療技術。這種非藥物輔助治療手段,能影響刺激大腦局部和功能相關的遠隔皮層功能,不僅對於提高原發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有明顯療效,而且對於因抑鬱焦慮、腦卒中、帕金森病等疾病產生的失眠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醫綜合治療有耳穴、針灸、中藥、足浴等。紹興市人民醫院開展的中醫治療中,針灸採用針刺身體各部位穴位,辨證施針,以神門、三陰交、百會為主穴,抽插補瀉,改善失眠;耳穴常取皮質下、心點、脾點、神門,埋壓王不留行籽或綠豆(也就是用醫用膠布把王不留行籽或綠豆貼在相應的穴位上)。每天自行按摩數次,中等刺激,使穴位有脹感;藥枕、中藥足浴則是利用中藥芳香、清涼、明目的作用,製成藥枕,腳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足部有人體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通過中藥足浴調理達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對於異態睡眠、不安腿綜合徵、RBD等睡眠障礙,則需要由神經內科或中醫科專業治療。

(內容來源:紹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