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中國高發腫瘤,數據顯示,全球每10位胃癌患者就有約5位是中國人。南京大學醫學院鼓樓醫院副院長、腫瘤中心主任劉寶瑞教授告訴記者:「由於胃癌起病隱匿,胃鏡是胃癌檢查金標準,但由於做胃鏡不舒服且覆蓋率低等各種原因導致只有10%患者能發現早期胃癌,而進展期胃癌異質性強、治療複雜。發達國家患病率低,所以研究進展較慢,中國高發的疾病還是需要靠中國醫生共同努力攻堅。」
在由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指導,羅氏製藥中國公益支持,醫師報社特別策劃並聯合啟動的「2022胃癌關愛日『胃愛聯盟』科普行」系列專家訪談欄目中,劉寶瑞教授分享了他對於胃癌預防和診治的經驗及胃癌疫苗等臨床研究成果,也為廣大進展期胃癌患者帶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
冰箱的使用可減少胃癌發生,新靶向與免疫治療可延長患者生命
對於中國高發的胃癌,人們一直追求預防和早期診斷,因為不患胃癌或早期發現胃癌是最理想的結果,後者相對來說費用不高、治療效果好。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劉寶瑞教授介紹,其一,胃癌還沒有發現明確的病因,無法預防。目前較肯定的是,胃癌的發生有一定的家族和區域聚集性,有研究顯示,冰箱的使用減少了食物變質,可以降低了消化系統腫瘤的發生率。其二,胃癌的早期診斷僅靠抽血特異性較低,而胃鏡是診斷胃癌金標準,但胃鏡不是體檢常規項目,還存在做胃鏡不舒服、等待時間長等原因,在我國全民篩查胃鏡不現實。所以劉教授建議「高危人群查胃鏡」,即有家族年輕人中有罹患胃癌者,或者胃癌高發區域人群進行胃鏡篩查非常有必要性。
如果能早期發現胃癌,即使是對於有些被認為進展期預後不好類型的胃癌如印戒細胞癌、低分化癌,在早期預後也和其他病理類型沒有太大差異。
而晚期胃癌雖然預後比腸癌差,但近幾十年,治療手段有了非常多的進展,也有很多新藥應用於臨床,大幅延長了患者的生命。劉寶瑞教授介紹,胃上部和下部腫瘤組織學類型不一樣,胃癌異質性強,所以對於進展期胃癌更強調個體化治療。根據基因變異類型區分胃癌亞型,進而選擇針對性治療方式很有前景,目前也剛剛起步。這其中,HER2陽性胃癌靶向治療進展是胃癌治療的里程碑。以曲妥珠單抗為代表的抗HER2抗體的應用延長了HER2陽性晚期胃癌患者總生存期,靶向治療聯合化療也是晚期胃癌患者治療基石。近年,隨著免疫治療加入這一組合,治療的有效率大幅提升。針對HER2靶點近年也出現了抗體偶聯藥,進一步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
劉寶瑞教授樂觀地表示:「隨著診斷和藥物治療的不斷發展進步,創新成果一定能帶動胃癌患者生存期節節攀升。」
腹腔熱灌注、胃癌疫苗,通過科學研究向臨床轉化、挽救患者生命
也許有人不能理解,「醫生每周就出兩個半天門診,怎麼那麼忙?」如果跟著劉寶瑞教授走一天就知道,他除了門診,還要查房、培訓學生,還有更重要的就是科研工作。也有患者會問,「科研不是科學家的事情嗎?醫生能有什麼成果。」但能看到幾項劉寶瑞教授研究的人恐怕都會覺得,這樣的時間花得值。
1. 給化療安上飛彈頭
化療曾幾何時被認為是一種靶點不清晰的全身治療。劉寶瑞教授不滿足於這樣「糊塗治」,他帶領團隊研究20餘年,終於發現,BRCA-1基因高表達的患者使用紫杉類藥物治療效果好,而BRCA-1基因低表達使用鉑類效果好。
2. 一錘定音,胃癌術後腹腔灌注化療有沒有用?
胃癌被認為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首選的治療方式是全身系統性治療,但全身治療藥物口服或靜脈給藥後,經過全身血液循環,到達胃部的濃度可能已不足以殺滅癌細胞。劉寶瑞教授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發現,胃癌患者發生腹腔外轉移之時,腹腔往往作為主要轉移部位已經引起相當嚴重的後果了,從治療學角度來看問題,胃癌應該被當成區域性為主的疾病可能更為合適。
他認為,癌細胞腹腔播散對患者生命威脅程度遠大於腫瘤的TNM分期。因此,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他的腦海,如何精準選擇需要腹腔灌注藥物治療的患者,對付手術後肉眼不可見的轉移癌細胞?經過科學的設計和研究發現,根治術後患者腹腔灌注溫生理鹽水,使用沖洗液檢測癌細胞,如是陽性,患者進行腹腔灌注化療;癌細胞檢測陰性,則不進行腹腔灌注化療。這種方式顯著延遲了胃癌術後患者的復發時間,也用臨床證據回答了學術界長期以來對胃癌術後是否需要腹腔灌注化療存在的爭議。
3. 胃癌疫苗,防復發「精準發力」
ⅢB~ⅢC期胃癌患者根治手術後,經過輔助化療也還是非常容易復發。患者最常見的選擇往往是吃中藥加定期隨訪。劉寶瑞教授表示:「這顯然沒有滿足患者需求。」他帶領團隊經過7年的努力,從小鼠動物實驗到臨床研究不斷摸索,終於開發出了一種可能防止這類患者復發的胃癌新抗原個體化納米疫苗。經過臨床研究發現,該疫苗對於ⅢB~ⅢC期胃癌患者,胃癌根治術後加用疫苗,患者一年不復發率達96%,兩年不復發率達86%,遠高於歷史數據,這項研究也填補了ⅢB~ⅢC期胃癌患者延遲復發治療手段上的空白。文章已於2022年發表在高分SCI期刊《Advance Science》上,成為封面論著。
「我所做的這些研究,都是以臨床問題為導向,患者的疑問、疾病的問題、學界的爭議和空白都是需要研究的方向,精準治療胃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劉寶瑞教授表示。
打造以病種為單元的跨學科醫療模式
為患者創造一個什麼樣的就醫體驗更加科學合理?這個問題經常盤桓在作為國內知名醫院腫瘤學科帶頭人劉寶瑞教授的腦子裡。他也深深理解患者的苦惱,「一個胃癌,消化科能看、普外科能看、介入科能看、腫瘤內科能看、放療科能看,有的醫院還有免疫治療科也能看,患者到底該怎麼取捨?作為一個公立醫院,理應為患者提供一個科學合理的醫療流程和醫療機會,這是醫院的努力方向和初心。」
「我們正在踐行全流程的患者管理模式,醫院管理層面很支持,我們覺得這樣做對患者明顯有好處。」 劉寶瑞教授表示,醫院已經嘗試以乳腺癌診療中心為試點,進行以病種為單元的跨學科醫療模式的整合。希望今後,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就無需自己糾結地選擇,而是根據疾病情況有個性化管理師為其指引,由專業的多學科醫生團隊幫助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手段,進行最科學合理的治療。「這才是所有醫生和患者都嚮往的診療模式。」劉寶瑞教授表示。
專家簡介
南京大學醫學院鼓樓醫院副院長、腫瘤中心主任
南京大學臨床腫瘤研究所所長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胃癌專委會副主委
中國抗癌協會整合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江蘇省醫學會腫瘤化療與生物治療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獎獲得者、江蘇省突貢專家
研究方向:惡性腫瘤個體化與靶向免疫治療新技術
主持課題:含科技部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際合作重大項目、面上項目等課題30餘項,主編 Personalized Management of Gastric Cancer等專著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