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胃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組織器官,腸道內棲息著大量的共生細菌,不同的部位腸道菌群的構成是不一樣的。腸道內正常微生物群與宿主間處於生理的、和諧的、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的狀態,維繫著腸道的「微生態平衡」。

腸道菌群在人的一生中,有兩次重大變革:

  1. 出生時新生兒腸道微生物群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2. 斷奶後,飲食結構的變化對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

過去一直認為,胎兒在母體子宮是無菌的,分娩時分娩後才慢慢地接觸到細菌,才有了腸道菌群。

現在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研究的深入,發現胎兒在母體內就接觸了細菌,可能來源於母親的口腔、腸道、泌尿生殖道等,提示腸道微生物菌群初始程序性定植可能胚胎期子宮,也與母體的健康疾病等有關係。


胎兒出生後,新生兒腸道微生物群的形成,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飲食、環境、藥物等。到了3歲之後,飲食接近成人,腸道菌群的結構也慢慢地接近成人,從而形成了穩定的腸道微生物群的結構。

現在的生物技術研究發現,胎兒胎盤中存在獨特的微生物群,主要是厚壁菌門、軟壁菌門、變形菌門、擬桿菌門、梭形菌門等共生微生物群,這些微生物豐度低、新陳代謝旺盛,認為胎盤微生物與早產、產前感染可能有關。研究發現,胎盤、羊水、胎兒糞便中檢測到的微生物群具有共同的特徵,提示胎兒在子宮腔內就開始了微生物的定植和轉移。

腸道正常微生物群在生命早期的定植和演變,對於生命遠期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影響胎兒腸道微生物群落的因素有哪些呢?

1.孕婦的飲食結構。 孕婦的飲食結構對自身和胎兒的腸道菌群結構有影響。研究發現,均衡膳食,能夠降低孕婦發生早產的風險。孕婦高脂飲食會影響嬰兒能力攝取和早期免疫系統的發育,可以影響孕婦口腔和腸道微生物群,從而影響了胎盤及羊水中微生物群的結構。

2. 抗生素的應用。 目前抗生素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不規範。使得新生兒過早接觸到抗生素。懷孕期間、或分娩時應用抗生素,會改變胎兒或新生兒腸道菌群的結構和模式,從而影響後期的健康。比如研究發現,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嬰兒3個月是腸道菌群匯總擬桿菌屬低表達,腸球菌和梭菌屬高表達,厚壁菌門增加。懷孕期間如果用了薩克斯,還可能增加孩子將來的哮喘發生的風險,與改變腸道菌群結構,影響免疫功能有關。

3.疾病。 如肥胖、糖尿病、產前感染、牙周疾病、母親濕疹等,與胎兒糞便微生物群的改變有關。肥胖的孕婦,腸道菌群也發生相應的改變,如擬桿菌屬和普氏菌屬水平較高,雙歧桿菌水平較低,也會影響嬰兒腸道菌群的組成,也可能會增加嬰兒遠期過敏性疾病、肥胖等發生的風險。妊娠期糖尿病的媽媽所生嬰兒胎便微生物群多樣性更高,與成人糖尿病患者糞便中微生物組成類似。

4.孕周

整個孕期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和豐度是動態變化的。足月產道分娩的嬰兒,出生時腸道菌群主要是放線菌門(如雙歧桿菌)、變形菌門(如大腸桿菌)、擬桿菌門以及少量厚壁菌門(如乳酸菌)。早產兒、低體重兒的腸道菌群是不一樣的,有差異的,早產兒、低體重兒的主要菌群是厚壁菌門、軟壁菌門、少量的放線菌門。

變形菌門、防線菌門增加,可能與孕周胰島素抵抗、促炎因子釋放增加導致的代謝紊亂有關。

5.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可能與胎兒、嬰兒的腸道菌群建立和發展有一定的關係。這方面的眼睛也越來越多。比如MyD88缺乏,可能與腸道中乳酸菌的豐度有關,與機體免疫系統的完善有關。如HLA基於,與糞便中擬桿菌屬和普雷沃氏菌素的豐度有關。

總之,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建立和發展,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受諸多因素影響。腸道微生物與宿主的和諧是健康的重要基礎。學習了解腸道菌群相關知識,對於了解後天的疾病的發病機理也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