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春節過後,一些慢性病患者到社區醫院開藥時發現,去年還能一次開兩三個月的藥,現在只能開一個月的。記者走訪多家社區醫院後了解到,去年因為疫情,確有部分社區醫院放寬了長處方的開藥條件,但這種情況並不普遍。隨著生活步入正軌,長處方的開具也回到了常態。開多長時間的藥才能讓患者既覺得方便,又用得安心,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
開長處方藥需滿足條件
在朝陽區天福園社區衛生服務站里,王大媽正拿著醫保卡排隊繳費。「我有高血壓,疫情期間一次能開兩三個月的降壓藥,對我這種腿腳不便的老年人挺方便的。」王大媽說,去年年底正值疫情高峰,她跟醫生商量後,又一次開了兩個月的降壓藥,「但那是最後一次開倆月的藥了。今兒來一問,醫生說當時屬於特殊情況,現在一次最多只能開一個月的藥。」王大媽說著嘆了口氣。
在門頭溝永定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幾位老年人正坐在一層窗口前的椅子上等候取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層,不斷有居民進入診室問診。一位患有高血壓的患者想要多開些降壓藥,醫生對他說:「想開兩三個月也可以,前提是要有半年以上的健康檔案,還要和家庭醫生簽約。」
記者隨後走訪了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石景山的十多家社區醫院,大部分醫院表示,只要符合條件,目前仍可以開具最長12周的長期處方藥。
「疫情之前,社區醫院就已經開始推行長處方了;疫情期間為了避免聚集、減少患者來醫院的次數,開具長處方的條件就適當放寬了,評估的流程也沒有那麼嚴格。現在恢復了之前的流程,患者先要和家庭醫生簽約,之後由家庭醫生評估患者的病情是否穩定、用藥方案是否準確等,符合條件的患者可以繼續開8周到12周的藥。」建外街道一家社區醫院的接診人員解釋說。
開藥多少取決於患者情況
「要是能一次多開些藥,讓我們少跑幾趟腿兒就好了。」在月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著取藥的張大爺提出了這樣的希望。不過記者諮詢的多位醫生都表示,開具長處方,首先要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開多長時間的藥,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判斷,沒有統一的標準,更不能想開多少就開多少。
記者查詢發現,從2015年開始,國家多個部門陸續印發相關文件,要求探索慢性病長期處方的管理。2021年8月,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共同印發了《長期處方管理規範(試行)》,明確了長期處方的適用對象、開具機構及開具流程,其中規定:「根據患者診療需要,長期處方的處方量一般在4周內;根據慢性病特點,病情穩定的患者適當延長,最長不超過12周。」
「根據規範,長期處方適用於臨床診斷明確、用藥方案穩定、依從性良好、病情控制平穩、需長期藥物治療的慢性病患者。患者居家用藥安全往往受年齡、教育程度、服藥依從性、藥品存放、藥品不良反應等多種因素影響。若到醫療機構複查就診的周期延長,發生漏服藥、不遵醫囑、病情變化導致換藥等安全風險的概率也會增加。」朝陽醫院的一位主任醫師說。
「很多患者對於慢性病的理解有誤區,認為慢性病變化慢,長期吃一種藥沒什麼問題。但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受年齡、季節、天氣、心情、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一段時間內身體也會有很多變化,4周對於慢病患者來說,已經屬於長期用藥了。」海淀區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副主任醫師韓菲解釋說。比如春節期間,不少人會飲酒、吃較多肥厚的食物,患者的血壓血糖就可能出現波動;快到春天了,對於心臟類疾病的患者,每年冷熱交替時,心腦血管疾病也會有反覆。「在季節更替時,如果病情突然變化了,之前開的藥可能就需要調整。有時吃藥節奏會被打亂,例如血壓突然變高了,原來需要每天吃一片,現在需要每天吃兩片;有時會直接開具新藥,那原先多開的藥就有可能浪費了。」
長期處方管理規範中要求長處方藥最多不能超過12周。天壇醫院藥學部副主任楊莉表示:「12周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時間跨度已經很長了,都能跨季節了。開再長時間既不符合規範,也不利於慢性疾病的精準治療。醫生長時間不對患者服藥情況進行診斷,其間一些用藥的不良反應也可能會被患者忽略。而且,不同疾病需要定期複查的時間也不同,例如糖尿病患者3個月就要查一下糖化血紅蛋白,看看血糖的平均值。很多慢性病用藥3個月後,都需要進一步化驗指標,才能確定這段時間用藥是不是有效,能不能達到治療目的,才能決定下個周期的用藥。」
除了用藥安全方面的考慮,楊莉也提到,對於有些醫院來說,是否為患者開具長處方,也有藥品管理成本、是否有斷藥風險等考量因素。「多開藥就意味著醫院得多進藥,人力成本、藥品儲存養護成本也會相應增加。此外,一些醫院為了保證某種藥品的充沛,也會斟酌是否給患者開更長時間的藥品。」
開藥4周以上需嚴格評估
《長期處方管理規範(試行)》中規定:「超過4周的長期處方,醫師應當嚴格評估,強化患者教育,並在病歷中記錄,患者通過簽字等方式確認。」
「誰給我評估?要做哪些準備?要怎麼評估?像我們這些老人腿腳不方便,能讓家人代開藥嗎?」陳大媽得知開具長處方還需要評估,心裡有不少疑問。
多家社區醫院的醫生表示,患者首次到社區醫院開具長處方時,最好帶上之前就診的病例,以便醫生對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往用藥情況有初步了解;之後,醫生會通過詳細詢問,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有必要時還會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再進行詳細檢查。
「除了一些檢查指標,對有經驗的醫生來說,通過詢問、觀察患者的情況,就能為是否開具長處方提供一定的依據。」楊莉表示,有的患者在醫生詢問具體情況時,總會籠統地回答「挺好的」,這其實從側面反映出,患者對自己的病情缺乏清晰的認知。「而有些患者對自己的情況特別了解,甚至會掏出一張表格給你看,上邊記錄了每天的血壓、血糖數值,監測結果非常詳細,這樣的患者就屬於依從性較好,健康素養較高的,醫生在評估時,就會給他打分高一些,也更容易為這樣的患者開具長處方。」
「假如一位患者說話比較急,說著說著臉就紅了,醫生就會判斷患者平時容易急躁,病情也相應地容易出現波動,通常會給這類病人少開些藥,對他做好健康教育,叮囑他有什麼不舒服要及時來就診。」韓菲說,「因此對評估來說,目前沒有特別統一的劃分患者人群的標準,規定哪一種病、多大年齡就能開多長時間的藥物,每個患者情況不同,需要醫生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
那麼長處方能否由他人代開呢?韓菲解釋稱:「一般情況下,醫生都建議病人最好能來面診,尤其是初診的時候,這樣能對患者有更好的了解。如果有些病人長期臥床,行動不便,對於家庭醫生的要求是,即使有人來代開藥,最好也要通過視頻通話來判斷一下患者的情況,或者通過詢問家屬了解患者的詳細情況,同時對家屬做好健康教育。」
簽約家庭醫生可採用線上面診、電話溝通等方式
多家社區醫院都表示,想要開具慢性病的長處方,首先需要在社區醫院建檔並簽約家庭醫生。在《長期處方管理規範(試行)》中就提到:「鼓勵患者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約家庭醫生開具長期處方。」而在2017年,北京市發布的《關於在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長處方服務有關工作的通知》中,居民享受長處方服務的必備條件之一是:「已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並簽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協議,接受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健康管理。」
記者了解到,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內容中,就包括對患者的慢性疾病管理,要求家庭醫生一個季度對簽約患者至少進行一次隨訪。在韓菲所在的社區醫院,有16個家庭醫生團隊,每個團隊基本上有一名西醫、一名中醫、一名預防保健醫生,外加護士、藥師,每個團隊的簽約患者達1400人左右。
「簽約家庭醫生有利於慢病患者長處方用藥的安全和管理。」樹村衛生服務站的一位家庭醫生介紹說,家庭醫生對簽約患者的病情更為了解,每個季度隨訪時也能及時發現患者病情的變化,可以為患者開具長處方提供更科學的依據。「簽約家庭醫生,也可以採用線上面診、電話溝通等方式,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還可以送醫送藥上門,能更靈活地了解慢病患者的情況,更精準地提供服務。
北京晚報記者 徐英波 黃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