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是人體的「頂樑柱」,如果發生畸形,會給身心帶去無盡痛苦。在武平縣醫院,有一位「80後」骨科醫生,主攻脊柱外科,通過他的努力,越來越多脊柱畸形患者獲得新生。他就是武平優秀外出鄉賢—武平縣醫院柔性引進專家、福州市第二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王華鋒。

「複查顯示已骨性融合,如果沒有意外,就不用再來複診了。」前些日子,22歲的莆田小伙阿明(化名)來複診,王華鋒告訴他,這是最後一次複診,他可以安心開啟新的人生了。

眼前的小伙陽光帥氣,笑容燦爛,腰板挺得筆直,和兩年前脊柱嚴重畸形的他相比,判若兩人。可以說,在遇到王華鋒之前,阿明的人生和畸形的脊柱一樣「扭曲」。

原來,3歲時阿明意外跌進沸水中,腰背部大面積燙傷。後面漫長歲月里,缺乏彈性的瘢痕影響了脊柱正常生長,牽拉限制下,脊柱呈S狀側彎。

由於當時技術有限,家裡經濟困難,一直到20歲,阿明才到醫院就診,但許多醫院望而卻步。因為燙傷導致的嚴重脊柱畸形並不常見,鮮有病例參考,是個大難題。

看著總是沉默不語、甚至抗拒醫生查體的阿明,王華鋒迎難而上,不斷查閱文獻、研究方案……最終,他為阿明量身定製了分期治療方案。

方案的第一步,就是牽引。通過牽引輔助,為阿明的外科手術鋪墊更安全更有療效之路。同時,聯合整形科對瘢痕進行鬆懈、皮瓣移植等手術,讓皮膚不再成為「絆腳石」,最後通過外科手術「拉直」矯正……

半年時間裡,阿明130°側彎漸漸實現了60%修正度,從外觀上幾乎看不出側彎。接下來,每一次複查,王華鋒都感受到阿明的變化,不僅身體更加挺拔,人也自信陽光了,還談了女朋友。

阿明這樣的病例,不僅是市二醫院首例,在國內外也少見,目前中英文文獻僅報導了幾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因王華鋒牽線搭橋,醫院與智善公益基金會簽訂協議,經濟困難的患者可獲數萬元補助,阿明就是受益者。「能幫助脊柱畸形的患者重新昂首挺胸,非常有成就感。」王華鋒說。

除了專注脊柱畸形的治療,王華鋒這些年還一心撲在「脊柱感染」的治療研究上,這可是骨科醫生認為的「最燙手的山芋」疾病——診斷難、治療難、跨學科。王華鋒當了「出頭鳥」,經過多年臨床研究實踐,他形成了一系列規範化的治療方法,在業內獨樹一幟。

前些日子,一位面容枯瘦的依姆在家屬陪伴下找到王華鋒。家屬說,老人因為脊柱骨折在別的醫院接受手術,術後反覆感染,前後經歷5次手術,依然「千瘡百孔」。「看到她,我本能是拒絕的,患者是易感體質,有不可測的風險。」王華鋒說。但他最終還是收治了患者。

在清創手術中,王華鋒抽絲剝繭發現,導致反覆感染的是填塞釘道的骨蠟。骨蠟是骨科手術中常用的材料,但患者體質敏感,對異物排斥,引發反覆感染。由於他的判斷準確,取出骨蠟並經過對沖引流,「瘢痕累累」創面終於痊癒。如今依姆整個人容光煥發,就要出院了。

「因為熱愛,才能全身心撲在上面。」王華鋒說,他業餘時間就愛看文獻、寫論文,希望能多積累些知識,應對更多的疑難病症。

記者注意到,骨科醫生大多人高馬大的,而王華鋒站其中,顯得特別文弱。

「所以我才選擇脊柱外科呢。」他笑著解釋,骨科是體力活,但自己身板子小比不得別人,這才選擇了最不需要力氣的脊柱外科,「拼不過體力,拼精細」。

王華峰

武平縣醫院骨二科引進專家

王華鋒,福建省武平縣武東鎮人,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在頸腰腿痛、脊柱畸形等領域開展了大量工作,多次應邀於國內、國際大型會議作專題發言;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身份發表專業論著 30 余篇,其中 SCI5 篇,參與編譯著作 4 本,主持省部級課題 2 項。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專業委員會脊柱分會青年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專業委員會脊柱分會脊柱畸形教育工作組委員;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肢殘康復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