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權威雜誌《柳葉刀》發布的研究報告來看,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將會在2040年超過美國,可以達到81.9歲。而西班牙將會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長壽的國家。
從全球各個國家的平均壽命變化來看,無論哪個國家,人類壽命呈現出了逐漸增長的趨勢。
特別是中國人均壽命增長尤為明顯,在我國建國初期階段,國人的平均壽命僅僅只有34歲。到了現如今,中國人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6歲左右。
雖然和我們設想的長命百歲仍然有一段距離,但不得不說,這個平均壽命增長已經算得上是飛躍性了!
問題來了,到底是什麼在影響我們的壽命呢?
首先,中國人均壽命增長,與社會發展、經濟水平升高有一定關聯。
國人經濟水平提升,有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養生和保健方面。同時,醫療技術也在不斷升高,有很多疾病可在早期被發現得到有效控制,許多嚴重疾病能夠得到良好的治療、甚至是癌症早期都可實現臨床治癒。
種種原因影響之下,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高。
而導致居民出現疾病、因病過早離世的原因,則主要牽涉到了生活、飲食習慣等兩大方面。
少吃點,真能長壽?
就拿心腦血管病作為例子來說,菸酒雖然是致病因素之一,但飲食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少吃點」的飲食理念,無論是在養生、醫療界都幾乎沒有任何爭議!
來自《Nature》雜誌的最新研究甚至是給出了「吃得越飽、死得越早」的觀點!
該研究來自於德國和英國的研究團隊,專家們在800隻小鼠身上進行了晚期飲食限制轉化實驗。
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成年小鼠進食量比隨意進食量的小鼠減少40%,那這類小鼠的壽命更長且身體更加健康。
而如果限食之後又改為隨意進食,死亡率又會增加。這也就是說,只有持續性的控制飲食攝入,才能獲得長期益處。
另外,如果老年小鼠在年輕時隨意進食,老年後才逐漸轉化成限制飲食,就算是後來體重有所減輕,但脂肪組織的基因活性還是與隨意進食的效鼠相似,這因脂肪組織有一定記憶效應。
因此,在生命早期就建議長期減少食物攝入量,對老年健康和壽命有一定好處。
既然如此,這項研究是否可以代入人類身上,人類是否需要控制飲食攝入呢?
比起減少食量,飲食均衡才是王道
在臨床看來,人類控制飲食,不單單是需要控制食物攝入總量如此簡單。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在滿足身體全部營養需求的基礎上,適當減少不健康的食物攝入、避免熱量超標。
除了要控制食物總攝入量之外,還需避免鈉離子、脂肪和糖分、熱量攝入超標。用最簡單的話來說,我們日常飲食需要秉承這幾個原則:清淡、均衡、七分飽!
在做菜的過程中,應儘量避免油炸、爆炒、長時間久燉的做法,而是要儘量選擇清蒸、水煮等做菜方式。
同時,在做菜的過程中,儘量保持食物原滋原味,避免加入過多調味品導致鈉離子超標,如此才能保證菜的健康、營養不受損傷。
除此外,大家在主食選擇上還需以粗細糧搭配為主,這既能夠滿足身體需求,還能預防便秘出現,科學認為成年人每日需要攝入125克左右的雜糧,比如玉米面、豆製品等。
另外,科學建議中國人每天應攝入250克左右的水果、至少3種以上的蔬菜。
因此,這下知道自己該如何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