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春季養肝正當時」?
《黃帝內經》雲:「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這是我們四季養生需遵循的原則。中醫五行理論中人體的五臟與四季相對應,即「五臟應四季」 ,春天屬肝,肝外應春天,肝臟在五行中屬木,春天正是萬物復甦、陽氣漸生的季節,與肝相呼應,春氣與肝氣相通,春季養肝即是應季養生。
肝臟具有條達疏暢、升發生長和生機盎然的特性。春天萬物復甦,利用春的生發特性,使肝臟升舉通達,調暢氣機,達到養肝目的。
若此時肝氣不暢,與春季的陽氣升發、發散之氣相反,人體便會出現不適。故民間有「春季養肝正當時,養肝就等於養命」之說。
中醫講的「養肝」究竟養的是什麼?
養肝的根本目的在於維繫它的正常生理功能,歸納主要在這三個方面:養肝血、疏肝鬱、調情志。
第一養肝血:中醫認為肝為血海,「治血先治肝」,因為肝藏血,五臟功能均依賴血之濡養。
第二疏肝鬱:肝屬木就像春季的樹木一樣向上向外伸展,喜歡舒展、順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活調,臟腑功能協調。
第三調情志:情緒失控會導致氣機紊亂,從而滋生疾病。肝主疏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暢情志,少怒少郁,不憂不悲,則陰陽平和,氣血通暢,機體處於健康狀態。
如何去養肝?
1.飲食養肝
春天應考慮肝木火旺,致脾土虛弱,飲食遵循「少酸增甘」原則。多吃一些健脾益氣味甘性平的食物,如,大棗、山藥、白扁豆、瘦肉,魚類、小麥、糯米、薏苡仁等補益脾氣,氣血生化之源充足,肝血亦足。
對於脾氣大,肝火旺的朋友可以多吃一些能夠幫助「清火」的食物,如黃瓜、橙子、苦瓜等。喝茶也可起到清肝火的作用,如綠茶、苦丁茶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
另外春季要防止「肝鬱」、「肝氣過於亢奮」而出現肝火過旺,要注意儘量避免接觸一些刺激性強的食物而耗傷肝氣,如酒、辣椒、咖啡等。
2. 睡眠養肝
「春三月,夜臥早起」,立春過後日長夜短,順應天時就應起居上要早睡早起,助體內陽氣升發。《黃帝內經》又說「人臥血歸於肝。」人在進入睡眠狀態時,血液歸集到肝臟,肝臟有血液的滋養,能夠有效化解肝臟疲勞,肝臟得到有效的休養,故熬夜對於肝臟的損害大。
按照中醫子午流注理論,子時(23點至1點 )屬膽經,丑時( 1點至3點 )屬肝經,肝臟在23時至3時再生旺盛,故早睡早起,每晚11點前睡覺、保證每晚有6~8個小時的連貫睡眠,是最管用又切實可行的養肝之法。
3. 情緒養肝
養肝在情緒上要保持順而不怒。中醫「七情「中肝與怒相應,生氣、發怒均易使肝氣鬱結致氣鬱化火,故有「大怒傷肝」之說。
春季養肝,先要學會制怒。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生悶氣,用平和的心態為人處世。心情愉快、情志調暢,肝火就會隨之消散。若遇到不痛快的事,可以嘗試「噓肝法」,面對常青綠色樹木或空曠野外,口發「噓」的聲音,緩緩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惡氣,可以重複多次直至心情好轉。
4. 穴位按摩養肝
疏肝養肝有兩大穴位:太沖穴與合谷穴。太沖穴位於腳部第一趾骨與第二趾骨交界的前方凹陷處。是肝經的原穴,肝經的經氣和肝之精氣匯聚最深的地方;合谷穴位於兩手大拇指交叉,大拇指碰到的位置。是大腸經原穴,有通經活經,宣通氣血之功效;這兩處穴位配合按摩稱之為開四關,以順時針按揉以出現酸脹或者脹疼為度,每次2-3分鐘即可,可以達到調和氣血運行、疏肝解郁、舒緩情緒的功效。
(編輯ZS。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張濤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