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上面,並沒有關於「高血壓」的記載,高血壓被歸類為『眩暈』一類,而中醫學對於其有很長的歷史。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醫治療高血壓的方法,中醫治高血壓需要分清證型。
中醫強調的是辯證,所以每一種病症,在中醫學的定義下,都會有「症狀」的劃分。
根據不同的類型,其處理方式及藥物使用也不盡相同。要達到良好的降血壓療效,必須從辨證入手。
高血壓最基本的中醫『證型』有以下3種類型:
肝陽上亢型(情緒暴躁)
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頭腦發脹,脾氣暴躁,口苦,四肢發麻,面色發紅,失眠多夢,疲勞,心情煩躁時會加劇。

痰濁內阻型(體態肥胖)
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頭暈,好像被一塊布包裹著),經常出現胸口悶熱、心慌,肚子脹滿、嘔吐痰涎、食少多眠,腿部可出現輕微的腫脹,排泄物粘稠或便秘。

腎陰虧虛型(老年虛弱型)
主要表現為:頭暈,視力下降,雙眼乾澀,健忘,耳鳴,煩熱失眠,腰膝酸麻。

但實際上,中醫分型並不是只有這三種,因此,還得請專門的醫生,根據自己的病情,進行合理的治療。
在服用藥物的同時,可以多按一些常用的穴位,也可以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百會穴
位於:兩耳尖與頂點相交的地方

攢竹穴
位於:眉內側面的下垂(額部下垂時,眼窩上方的切痕)。

風池穴
位於:胸骨後緣與胸骨前緣的間隙內。

曲池穴
位於:彎曲成一條直線,在手肘的橫線末端

足三里
位於:膝蓋下方3英寸(約四個手指長),離小腿前方一根手指遠。

湧泉穴
位於:在蜷足時足的腳掌底部,在前面的凹進去的地方。

穴位按摩對降低血壓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其作用因人而異,並不能替代藥品。若牽扯到針刺、灸法,請務必在醫師的指點下進行,或請醫師指導。
正所謂「辯證」,根據患者的病情,使用的藥物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對其他人有效的藥方,未必對你有效。建議及時就醫。
我們進行的所有處理都旨在使血壓穩定下來,因此,不管採用何種處理,都必須遵守一項規定: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