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至,大地回暖。各種野菜生機勃勃競相長出。在這踏青時節,人們漫步郊野,面對綠油油的野菜,有的人會怦然心動。但是,有些野菜與有毒植物外表酷似,為避免公眾誤采誤食野菜中毒,特作如下消費提示。
陌生野菜莫要采
熟悉野菜需留意
辨識野菜須謹慎
野菜,是指可以作為蔬菜或用來充飢的野生植物的統稱。廣泛生長於自然環境中。與栽培蔬菜相比,含有更加豐富的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植物次生代謝產物。許多野菜本身就是藥用植物,比如蒲公英、魚腥草、馬齒莧(見下圖)等。也有些野菜與有毒植物很相像,容易誤采誤食中毒,嚴重的危及生命。因此,對不熟悉的野菜,公眾不要採摘,避免誤食有毒野菜!
避開污染保生態
在採摘熟悉的野菜時,一定要注意不要在環境可能污染區域採摘,如化工廠、垃圾填埋場、污水溝、公路等周邊區域。即使這些地方的野菜生長茂盛,也可能早已被污染,不要採摘和食用。同時,採摘時要注意保護生態,不要過度採摘同一區域的野菜;有些野菜有根,採摘時不要連根拔起,以後還能繼續生長。
去正規場所購買
處理野菜莫大意
可靠渠道適量買
消費者如需購買野菜,應到正規超市或菜市場選購新鮮野菜,並保留購物憑證。不要在路邊攤販或流動攤位購買。為避免儲存不當變質,野菜最好現買現吃,不要長時間存放。
各種做法熟為要
野菜的食用方式有多種,可涼拌、炒、蒸、煮,還可以做餡、做湯等。食用野菜之前,要摘淨去腐,充分清洗;部分野菜有微毒,需經過浸泡、水焯等去毒處理,在炒熟煮(蒸)透後才可食用。
野菜不宜當主菜
特殊人群要注意
食用野菜重在嘗鮮、品味,不要貪吃。按照現代營養學食物分類,野菜屬於蔬菜類。各種藥食同源的野菜,具有不同功效。如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小薊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的功效。多數野菜性涼,特別是苦味野菜,易傷脾胃。如喜歡吃野菜,應根據野菜的不同功效,結合自身體質及地域、時間,有選擇的適量食用。老人、嬰幼兒、孕產婦、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等人群,儘量不吃或少吃。食用野菜後如有不適,應及時催吐,並攜帶剩餘野菜和嘔吐物就近就醫。
合法經營嚴把關
生產加工須合規
野菜生產經營者應嚴把原料關,不得採購無合法來源的野菜,嚴禁生產加工銷售有毒野菜。同時,要保證野菜原料新鮮,採用合理的儲存條件、生產加工和製作工藝。野菜生產經營企業應保證產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要求,出廠時檢驗合格。
編輯:李可欣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