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互動是少不了的,讓你一直處於一種與世隔絕的環境下,也會受不了的。還是需要與外界互動的,即使不是人與人,人與大自然,與虛擬網絡,都是可以的。所以,我們養龜,也希望它不是一塊木頭,是一隻會和我們互動的小機靈鬼,這樣才會更有樂趣可言。

有的龜友說了,我家的龜真可愛,到家就能與我互動。有的龜友則是說,這龜怎麼回事,到家動也不動,又沒有什麼健康問題,都想退了。這僅僅只是因為每隻龜的性格問題造成的?

龜的互動問題也是龜友們一直追求的,黃緣之所以會受到大家的歡迎,其中互動好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對於水龜來說,水環境有更好的躲避效果,而且對於龜來說,適應環境也是需要時間的也是飼養龜很重要的環節。那種剛到家就天然熟的龜,性格好膽子大是肯定的,要好好培養。

個人覺得嘛,如果說新龜到家後,三個月以後,狀態穩定,能穩定開食,但還是很膽小,沒有互動的,倒是可以「助推一把」。有的龜友說,就不能設置太深的水,有深水有躲避,龜的膽子就無法一下子適應你的存在。一般可以設置一個半龜身高度,這樣通過水的透明程度,還可以多讓龜見見你,鍛鍊一下膽子。這種做法當然也是可以的,龜只有多接觸我們人,才會更熟悉我們。但不適合新龜到家就這樣,新龜還是多讓它安靜,有安全感,儘快熟悉環境,以防應激反應。

也有的龜友說,直接餓它們,餓急了,自然就開始互動了,也知道誰才是衣食父母了。這倒是直接乾脆,乾淨利落拿龜的生理需求來訓練它。不過有時候,倔脾氣的龜就是餓著也不受嗟來之食,看看是你有耐心還是它更扛餓。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我們自己先服軟的。

也有的龜友比較看得淡一些,表示自己該餵食就喂,該換水就換,養個一年半載的自然就熟悉了。這種最自然的過渡當然是好,不過也有的時候會遇到那種就是養不熟的個體,幾年下來,見到你還是一副縮頭縮腦的樣子。

這種情況嘛,雖然互動是差了點,但還是不要強求的好。越是折騰它,可能反而還會適得其反,讓它進入應激狀態。

有的龜友表示,直接用手拿食物餵食,久了自然就追手了。龜少沒問題,龜多了非得累死你,哈哈。對於龜的互動,食物是最好的誘因,慢慢來,太急並不合適龜。你覺得呢?還有什麼民間偏方讓龜更易互動?

不過互動雖好,切莫逼得太緊,以免真的適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