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則新聞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一名年僅15歲的東莞女孩因為患上神經性厭食症,全身瘦到皮包骨頭導致呼吸衰竭、昏迷不醒。


在ICU里搶救了20多天後,她的父母無奈選擇放棄繼續維持她的生命體徵,讓她去遠離痛苦的天堂...


圖源:錢江晚報 、《閃閃的兒科醫生》


這是紀錄片《閃閃的兒科醫生》中講述的一個令人悲痛的故事。今年3月,深圳市兒童醫院收到東莞某醫院的轉院請求,患者是15歲的女孩小玲。


深圳市兒童醫院的醫生們看到小玲時驚呆了。


她的身高接近1.65米,體重卻只有24.8公斤。要知道這個身高的正常體重範圍應該在50.4-65.2公斤左右,也就是說小玲的體重還不到最低健康標準的一半。



醫生檢查身體,測量小玲的皮下脂肪厚度,發現她的身上已經完全觸摸不到皮下脂肪了,完全可以用皮包骨頭來形容,肋骨、膝蓋骨根根分明地暴露在皮膚下,臉頰也深深凹陷進去。



因為太瘦,昏迷中的小玲連眼睛都閉不上,只能用濕紗布代替眼皮蓋住眼睛保護她的眼球。醫生說,連他們也沒有見過這麼年輕的孩子有這麼嚴重的病情。



片中提到,女孩一度沉迷於節食減肥。母親提供的消息稱,是因為小玲喜歡上了一個男生,但這個男生喜歡更瘦的女孩,所以才讓本來體型健康的小玲瘋狂減肥。


他的父親說,小玲自從大年初三開始,接近50天沒有吃過任何東西,每天只喝水。



父母曾在小玲還有意識的時候帶她去過好幾次醫院,但小玲都非常牴觸。


第一次去醫院時,她甚至四五次試圖在路途中跳車。在病房內接受治療時,小玲也十分不配合,用淋浴間的花灑砸自己的腦袋,還試圖跳窗逃跑。醫生診斷她患上了嚴重的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死亡率非常高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因為害怕體重增加,過度渴望變瘦,從而極端地限制自己進食。(拒絕治療是嚴重厭食症患者常會經歷的階段)


他們會頻繁地量體重,吃很少的東西,或者只吃某一種他們認為可以減肥的東西。


這種對「瘦」失控的執念,還會導致一些患者運動過度、經常性用催吐和使用瀉藥的方式讓自己的體重變輕。



因此他們經常會有營養不良、骨質疏鬆、心臟損傷甚至器官衰竭等併發症。


然而,就算醫生告知患者的健康已經受到威脅,他們也仍會認為自己「太胖」,否認自己現在的體重過輕。小玲就是因此患上重度營養不良,到達深圳時已經呼吸衰竭,失去意識。



小玲進入深圳兒童醫院的ICU時,已經沒有自主呼吸能力,沒有咳嗽反射,只有非常微弱的腦電波活動,微弱到不具備任何社會功能。


曾經活潑的15歲的花季少女就這樣變成了一個空殼子,搶救持續了20天,她也仍然沒有甦醒,這代表著小玲已經不太可能好轉了。



醫生無奈地勸小玲的父母放棄維持她的生命體徵,讓她不要再受到折磨。父母很難接受這個事實,但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放孩子去天堂,簽下了停止搶救同意書。



小玲的母親選擇進入病房,陪女兒走最後一段路。幾分鐘後,親眼見證了女兒心跳停止的年輕媽媽的哭聲響徹病房。



為了瘦,為了減肥,讓一個原本健康的孩子受盡痛苦,早早離世。心痛之餘,更讓人意識到青春期的孩子身材焦慮的危害。



導致神經性厭食症的原因通常是複雜的,有可能是因為患者生活上的巨變導致,也有可能是患者遭遇了某種不幸,或者背負著某種壓力導致的,但可以確定的是,以瘦為美、強調苗條=美的社會文化,是導致年輕人厭食症的最重要因素。


在神經性厭食症的患者中,女性患者數量更是男性患者的10倍以上,而且這只是發達國家的數據統計,真實情況有可能比這更糟糕。


統計還顯示,神經性厭食症更容易發生在青春期少女身上。


摩登家族的「大姐」朱莉鮑文就曾在青春期患上厭食症


一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值身體發育時期,體重和體型變化較大。


另一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她們會對自己正常發育導致的體重、胸圍、身高的變化,以及臀圍、大腿圍和體脂率的增加感到不安和困惑。


周圍的人們總是告訴她們「瘦的女生才好看」、「瘦下來才更受歡迎」,讓她們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滿甚至厭惡,將自己和其他人的身材進行比較,想要讓自己變成人們口中的完美身材,然後在社交網站和同齡人的影響下節食減肥,導致神經性厭食症。


14歲患厭食症只有35公斤的德爾菲娜


因此,讓年輕人學會杜絕身材焦慮,樹立積極的身體意象,意識到美是多元的,學會接受自己的相貌和身體是非常重要的。


德爾菲娜有段時間因為拒食,只能通過鼻飼維持生命


通常認為,影響青少年對身材的認知的因素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外部因素,比如同輩壓力、社交網站的輿論影響、名人明星的行為、家長對自己和孩子身材的看法和態度、自己因為外表和體型受到批評或讚揚、戀愛關係等...


德爾菲娜經過4年的鬥爭才恢復健康


第二類是內部因素,他們的自尊心強弱、是否有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鬱、焦慮或者PTSD),他們對理想體型的看法,都會對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造成影響。


這些複雜的內部和外部因素加在一起,就可能導致某些青少年陷入自卑,討厭自己的身體。



可以想像,當一個身體正在發育的女孩,突然意識到身邊的同學紛紛在減肥,她身邊豐滿的女生開始被罵是「肥婆」、「坦克」,甚至可能會在學校受到欺負。


當她打開電腦,社交網站上流行著「A4腰」、「鎖骨放硬幣」、「好女體重不過百」的挑戰、網紅博主以能穿進童裝和XXXS號的衣服為榮、已經很瘦的明星要靠P圖把自己修得更苗條。



她們還可能受到最親近的人的加倍傷害。家長可能會警告她們長胖了「嫁不出去」、她們的男友可能會希望她們瘦成模特的身材。在各種因素的夾擊下,她們很容易對自己身體不自信。



美國女孩克拉克回憶自己從14歲開始與厭食症鬥爭的痛苦經歷。


她記得自己在中學時,發現自己坐下時肚子上的肉會從校服裙子裡擠出來,雖然周圍人沒有直接評論她的身材,但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她就會被扔在一個空桌子上,沒有人想接近她。


現在的克拉克


在一些家庭聚會上,她總能聽到長輩說「動嘴1分鐘多長1磅肉」,或者評論某個女孩的身材「該豐滿的地方豐滿,該瘦的地方瘦」,讓她日漸意識到自己的身材是一種「錯誤」。


一開始克拉克的食量比平時減少了三分之一,但後來吃得越來越少。她會記錄每一口食物的卡路里,並且痴迷於每天在跑步機上跑步,看著所有攝入的能量全部消耗完才會休息。


15歲時的克拉克


一段時間過後,她患上了厭食症,脫髮越來越嚴重,幾乎頭髮要掉光了。她比以前更易怒,每天在夜裡哭泣,渾身無力、經常暈倒。


但家人卻還沒有意識到她的不對勁,只是誇她「你瘦下來好看多了」,讓她更加無法脫離厭食症的惡性循環,到最後已經什麼東西都不吃了。


克拉克經過了漫長痛苦的治療和心理輔導,她最終發現,她只有愛自己才能終結這一切。


現在的克拉克


因此,除了呼籲媒體和社會轉變審美觀,不再以單一的「白幼瘦」作為美的唯一標準外(這不代表天生「白幼瘦」的人就是錯的,重點是鼓勵人們認識到不同體型的美),青少年心理健康組織Youth Engaged 4 Change還建議家長和學校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


研究發現,不太會有身材焦慮的人通常擁有高度的自尊和自信心。他們知道什麼是健康的身材,知道如果自己被因為身材外貌被欺負後,如何積極地面對。



因此,家長和老師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他們自己的優點、特長,鼓勵他們發揮這些特長,幫他們找到一個愛好,這樣才能讓青少年認識到自己獨特的價值,而不是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身材和外貌上。


同時也教會他們,不要總去以身材和外貌評判其他人。



其次,低自尊、容易討厭自己身體的孩子通常不習慣被別人誇獎,所以家長和學校更要讓他們知道他們值得接受讚美和表揚。


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他們對自己的體型不滿意,那就傾聽ta的感受、並且幫助她處理這些焦慮的想法。


Gabi Dobrot和她患有厭食症和焦慮症的女兒Ana


如果他們因為社交網站上的一些聲音感到不安,那就鼓勵他們退網一段時間,刪掉那些令他們不適的帳號和評論,相反去關注一些能給他們帶來快樂和歸屬感的內容。教他們通過聽音樂、旅遊、看書或電影放鬆自己。


緩解青春期身材焦慮並非易事,但它關乎每一個青少年的未來,也最終會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比起愛某一種身材,只有愛自己、愛健康才是我們最該做的...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特別說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屬於商業類別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