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一種複雜的臨床綜合徵,由多種機制共同導致心臟的結構及功能異常,其中系統免疫激活及炎症介質參與其病理生理過程。中性粒細胞計數和淋巴細胞計數的比值(NLR)反映機體炎症狀態的指標。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學者研究發現,隨著這一比值增加,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心功能越差,院內死亡、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風險越高。
中性粒細胞計數和淋巴細胞計數的比值較高的患者中,高齡、糖尿病、肌鈣蛋白、NT-proBNP升高和肌酐等升高的比例也較高。
研究顯示,在剔除其他混雜因素干擾後,多因素 Cox 分析顯示,NLR 仍是心衰患者預後的危險因素,這一比值每增加1,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1.3%,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2%。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顯示,這一比值越高,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累積生存率越低。
本研究還表明,NLR 預測遠期心血管死亡的最佳界值是3.29(AUC=0.630,靈敏度 62.6%,特異度 57.9%)。
NLR聯合NT-proBNP 預測 HFpEF 患者心血管死亡的AUC為 0.702,靈敏度為 65.1%。
NLR目前廣泛用於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預測,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炎症程度,具有良好的預測效果和輔助診斷效果。這是因為活化的中性粒細胞會釋放多種蛋白質裂解酶,如髓過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和彈性酶,促進組織破壞,影響心功能,會導致更高的NYHA心功能分級和更低 LVEF。
同時據推測,淋巴細胞減少影響患者心功能的潛在機制,包括下調淋巴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活化的中性粒細胞促使的神經體液激活和因皮質醇和兒茶酚胺升高引起的淋巴細胞凋亡。
研究納入因心力衰竭入院治療的3 608例HFpEF患者的臨床資料,同時根據入院 NLR 水平分為三組:低值組(≤ 2.47)、中值組(NLR 2.48~4.12)和高值組(NLR ≥ 4.13)。
轉載: 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