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李宣璋 每經編輯:陳旭

為踐行健康中國行動,推進科研成果臨床轉化,助力癌症防控工作,6月10日,第三屆「人民好醫生·金山茶花計劃」總結會在北京舉辦。

我國是食管癌大國,全球癌症統計2020年版(GLOBOCAN 2020)顯示,食管癌2020年全球新發病例數超過60萬,死亡人數超過37萬例,其中有一半來自中國。

作為患者來說,食管癌的診療至關重要,那麼該如何對晚期食管癌進行免疫治療,除了免疫治療以外還有哪些方式可以選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在現場提問。

江蘇省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曹國春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國的食管癌發病率較高,占全球病例數一半以上,達52%。

曹國春(左二)回應記者提問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攝

免疫治療對提高整體生存時間發揮了較好效果

曹國春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食管癌的治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進展有限,即使用最好的化療藥,一年的生存期(即中位生存期)也只有一年左右。而免疫治療出現以後,不僅在肺癌方面得到很好的應用,在食管癌同樣如此。

曹國春進一步表示,在食管癌二線治療方面,以前化療之後沒有其他的好辦法,現在用上單純的免疫治療,有20%的病人能夠獲得非常好的療效,接近5.4%的病人能夠獲得長期存活(大於5年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曹國春強調,隨著免疫治療有效性逐步得到驗證,我們把二線向一線推進,一線的免疫治療加上化療。在去年的國際大會上,基本上三期臨床研究都是國內團隊報的,應該講我們中國的食管癌引領著全球的食管癌研究。

隨著免疫治療在胃癌治療中的應用,患者的生存期也有了明顯提升,據曹國春介紹,一線免疫治療加上化療以後,把食管癌整體的生存時間提高到18個月,「這不能跟乳腺癌、肺癌相比,它們一提高就是好幾年。對於食管癌來說,提高兩三個月就是很大的進步。提高了接近半年時間,到18個月,所以我們非常振奮。」

隨著免疫治療的推進,食管癌的相關診療標準也隨之更新,2022年12月30日,最新版的《中國食管癌放射治療指南》發布,此次更新的內容之中,免疫治療是主要的更新內容之一。

在藥物治療尤其是免疫治療方面,新版指南支持PD-1抑制劑作為晚期一線、晚期二線食管癌治療的新標準;免疫聯合放療、免疫聯合化療在局部晚期已初步證明其可行性與安全性,逐步實現了食管癌治療的「全壘打」。

在免疫診療的進一步探索方面,我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曹國春表示,抗血管生成藥物經常和免疫治療搭檔,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尤其在我們一線免疫治療失敗的患者,加上抗血管生存,也能夠取得一定挽救的效果,這也是很好的探索。」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新藥的出現對食管癌也有非常大的幫助,比如抗體偶聯藥物的出現,也可能為食管癌打開一扇治療的窗口。

我國食管癌臨床研究從跟跑逐步成為領跑

在醫療領域,臨床研究與診療技術的關係十分密切,我國食管癌診療技術取得突破,離不開臨床研究的深入。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主任沈琳在活動現場表示,近十年來,全球消化道腫瘤領域的研究蓬勃發展。隨著國內專家學者及創新製藥企業的共同努力,我國正逐漸擔當起領軍全球消化道腫瘤發展的重任。

曹國春對我國食管癌臨床研究的進展作了介紹,我國的食管癌臨床研究從跟跑到目前在全球已逐步成為領跑,去年全球一共有7項3型大型臨床研究,其中有5項都是中國人自己牽頭做的,所以業內對此非常自豪。

「在近一兩年以來,我們的食管癌診療應該說是突飛猛進。在今年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上面,報了很多篇的臨床研究,77%都是由中國人主導的。」曹國春強調。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