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情況下,當我們生病的時候,總會第一時間想著吃藥。但「是藥三分毒」,盲目吃藥也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其實,我們人體自帶很多有功效的穴位,可以清火、排毒、消氣、消炎。沒事的時候按一按,既簡單又能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清火穴
關沖穴

如果感覺眼屎多,是體內熱毒上沖所致。按關沖穴有瀉熱開竅、清利頭目的功效。
具體位置:關沖穴位於無名指尺側指甲根旁0.1寸處。
內庭穴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它的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瀉胃火。
具體位置:內庭穴位於足背,當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勞宮穴

心火亢盛多見於工作壓力較大、煩心事較多、遇事老愛著急的人,大多有情緒煩躁、夜間渾身燥熱而失眠、多夢、焦慮等症狀,此類人的「清火藥」就是勞宮穴。
具體位置:勞宮穴位於手握虛拳時中指指尖點到的位置。
消氣穴
行間穴

由肝氣鬱滯引起的心情煩悶、抑鬱、月經不調、痛經等,都可以刺激行間穴,長期堅持,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具體位置:行間穴位於雙腳足大趾與二趾之間,靠近足背的紅白肉相交處,能幫助打通肝經,有助於解除肝氣鬱滯。
太沖穴

通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
具體位置: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骨的骨縫之間,向後約3橫指寬處有一個凹陷,太沖穴就位於這個凹陷中。
消炎穴
液門穴

液門穴因有降濁升清、清火散熱的特殊功能,常被稱為人體隨身攜帶的「牛黃解毒片」。
具體位置:它在人體的手背部,無名指與小指縫間,頂著無名指的骨頭。
照海穴

照海穴是告別咽痛和失眠的強腎降火妙穴。按揉照海穴,可緩解胸悶、嗓子干痛、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症狀。
具體位置: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排毒穴
合谷穴

經常按壓合谷穴,能夠使大腸經脈處組織和器官的疾患減輕或消除,實現排出體內堆積毒素的目的。
具體位置:位於手背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骨頭延長線交點的位置。
天樞穴

天樞穴與胃腸道聯繫緊密,對調節腸腑有明顯的雙向性療效,既能止瀉,又能通便,長期保養按摩此穴能夠確保腸道健康,清除腸道內常年累積的宿便。
具體位置:在肚臍兩邊左右各三指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