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醫鑑定中,經常會接觸到「瘢痕」這個詞,尤其是在面部,若在面部留下難以消除的瘢痕,可會對容貌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瘢痕是什麼東西?如果用「疤痕」這個詞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但這兩個詞也有區別。一般來講,瘢痕的嚴重程度比疤痕要高上不少。我們平時生活中並不對這兩者加以區別,所有損傷癒合後在皮膚上留下的痕跡我們都稱之為疤痕。但從法醫學的角度來說,疤痕一般指那些平坦、與周圍皮膚色差不大、容易自愈的痕跡,而瘢痕如果不經過治療通常無法好轉,會在皮膚上留下非常明顯的、與周圍皮膚色差較大、明顯凸出於或凹陷於周圍正常皮膚的痕跡,不光可能會影響容貌,也可能會影響組織器官的功能。
如果是那種細小平滑的,與周圍皮膚組織一樣高並且顏色相差不大的痕跡,從法醫學的角度上來說並不能稱得上是瘢痕,可能用「色素改變」更加合適。那麼,那些嚴重的瘢痕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來數一數吧!
01 增生瘢痕
增生瘢痕的面積大,瘢痕肥厚,高出皮膚表面有時可高達1~2cm。增生瘢痕外觀呈肉紅色或紫紅色,質地較硬,與皮下組織粘連不緊。
(增生瘢痕,圖片來自網絡)
在挫裂創、砍創或大面積燒傷時,由於軟組織損傷嚴重,創口常有異物而易於並發感染。在這類創口通過肉芽組織生長常形成增生瘢痕。瘢痕增生期的長短與損傷類型、創傷範圍、機體的體質等因素有關。有的增生瘢痕在6個月後開始消退,但有的1~2年後瘢痕的增殖性反應還未停止。
增生瘢痕對功能的影響取決於瘢痕發生的部位。如果發生在軀幹部,雖然面積較大,但也不會產生嚴重的功能障礙。如果關節部位產生大面積增生瘢痕,由於其堅硬、厚實,常嚴重妨礙該部位的關節功能,時間長久後可引起關節僵硬及畸形。面部的增生瘢痕可使容貌毀損。
02 瘢痕疙瘩
若瘢痕增生超過原來的創面,向周圍正常皮膚擴張,邊緣明顯隆起,稱為瘢痕疙瘩。其外觀呈肉紅色或紫紅色、軟骨樣硬,彈性和血液循環差。邊緣部位有時可見瘢痕組織條索向鄰近健康組織內伸入。增生瘢痕在外形上有時和瘢痕疙瘩相似,其主要區分點就在於增生瘢痕不向鄰近健康組織生長。
(瘢痕疙瘩,圖片來自網絡)
瘢痕疙瘩具有腫瘤樣纖維組織增生的特性,形成的瘢痕組織大於原創口的面積。瘢痕疙瘩好發於頸部、耳、胸、肩及上臂等處,與個體的特異性體質有關,這種人常稱為瘢痕疙瘩體質。當他們身體任何部位受傷,無論損傷輕重,在創口癒合時皆易發生瘢痕疙瘩。
03 凹陷瘢痕
伴有皮下組織、肌肉、骨骼等深部組織缺損的嚴重創傷,創口癒合後常形成低於正常皮膚表面的凹陷性瘢痕。瘢痕基底部常與周圍的肌肉、神經、骨膜粘連,引起疼痛或局部功能障礙。體表的凹陷性瘢痕影響輕,面部的凹陷性瘢痕可構成毀容。
(凹陷瘢痕,圖片來自網絡)
04 贅狀瘢痕與橋狀瘢痕
形如其名,贅狀瘢痕一端有蒂與皮膚相連,遠端及其餘面為游離狀並呈贅生狀;橋狀瘢痕兩端以蒂與四周皮膚相連,下有通道與基底分離,其狀似橋。
(橋狀瘢痕,圖片來自網絡)
這兩種瘢痕有時會一起出現,常在眼瞼、下頜、頸前等部位的皮膚生長。橋狀瘢痕和贅狀瘢痕常由於皮膚組織的化膿性或特異性感染,形成皮下潛行擴展的腔隙,多處破潰,或經幾個切口引流後,潛行腔隙頂的皮下創面與腔隙的基底創面各自在不同時間內先後癒合所致。橋狀瘢痕和贅狀瘢痕很少伴有功能影響,但卻非常影響美觀。
05 攣縮瘢痕與蹼狀瘢痕
蹼狀瘢痕是攣縮瘢痕的一種。當皮膚大面積損傷、全層皮膚缺損,特別是深及皮下脂肪層的創面,未經植皮,經過較長時間癒合者,常形成攣縮瘢痕。常見於大面積的Ⅲ度燒傷、撕脫傷、頭皮及顱骨的嚴重電擊傷、肢體長期慢性潰瘍等。
(攣縮瘢痕,圖片來自網絡)
攣縮瘢痕組織很薄,表面平坦、局部供血差。表皮層、基底層有大量膠原纖維增生並與深部組織粘連緊密,故此種瘢痕硬而不活動,且表面易發生磨損潰破,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攣縮瘢痕與深部肌肉、肌腱、神經、血管粘連緊密,且有很強的收縮性。因此,可牽拉鄰近的正常組織而造成較嚴重的功能障礙。
寫在最後
最後,便還有一種淺表性的瘢痕,它是指淺表的切創、淺Ⅱ度的燒傷或表淺的皮膚挫裂創等在沒有感染的情況下癒合後留下的瘢痕。淺表性瘢痕位置表淺,局部平而軟,皮膚的切劃創癒合後留下的瘢痕呈線條狀,與皮下組織無粘連,不會發生功能障礙。
在進行人體損傷程度的評定時,尤其是重傷條款中的瘢痕,通常是指增生瘢痕、瘢痕疙瘩、凹陷瘢痕、贅狀瘢痕、橋狀瘢痕、攣縮瘢痕、蹼狀瘢痕,並不包括淺表性瘢痕。所以,為什麼我臉上明明有一條看起來挺明顯的疤法醫卻說那不是疤呢?原因就在這裡。
作者:瞪蹬,萌萌噠小法醫,看過太多悲歡,內心依然溫暖。微信公眾號:瞪蹬法醫(ID:dengdeng_foren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