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產業蓬勃發展,規模相當龐大,像是《我推的孩子》就是一個好例子,從漫畫改編動畫,受到大批觀眾喜愛。而台灣其實也有很多漫畫家非常努力,也已經帶著作品走向國際,而他們也談到台日漫畫發展的不同。

圖/翻攝自 Ani-One

動畫《我推的孩子》片段:「不得了媽媽也太可愛了吧。」

聽到這個旋律就算沒看過,也知道是《我推的孩子》,這部由漫畫改編的動畫,隨著第二季結束,官方宣布第三季開始製作。

公開最新宣傳海報預告新角色即將登場,但不只我推,幾乎每部日本動漫,每個國家都想學習,看在台灣的漫畫家眼裡同樣如此。

漫畫家韋蘺若明:「(日本)經過一個很長時間的一個成果,本來整個產業的體制,就已經發展的很成熟。」

直呼在地的漫畫產業處於萌芽階段,為了交流這次文化部舉辦台日展覽,邀請到曾獲得日本國際漫畫賞金獎的簡嘉誠、韋蘺若明,還有繪製《記憶的怪物》的Mae等5位老師,看到日本相關產業盛況有感而發。

漫畫家韋蘺若明:「因為讀者跟人口基數多,就算即使是小眾的作品,它小眾其實不小。」

漫畫家簡嘉誠:「我們無法瞬間去看到,看到這個產業像放煙火一樣,蹦,就一個大火花出來,然後一下子就不見了。」

雖然台灣針對漫畫產業的大環境,或許沒有日本那樣完善,但就是因為在台灣才更有發展性。

漫畫家MAE:「如果你話一個台灣作品,你要可以在台灣人裡面,大家看到你比較容易,反而比較容易,台灣人先看到你的東西,然後國際上才會有別人看到你的東西。」

漫畫家AKRU:「(成為漫畫家)過程應該會很辛苦,但是如果非常喜歡的話,還是可以致力於自己真正很有興趣的東西。」

有熱愛就行動,老師們用時間與心力,繪製屬於自己的夢想藍圖走向國際,也希望台灣漫畫,能像日本動漫一樣,能被世界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