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22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疾病離世。(示意圖,非當事人/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在全球每年約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當下,台灣更是每22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疾病離世的嚴峻情況。面對這項重大健康威脅,專家強調,維護心血管健康不應只著重於單一營養素的限制,而是要從整體飲食型態著手。美國心臟協會提出10項護心飲食核心建議,包括均衡飲食、攝取多樣蔬果、選擇全穀類等,為民眾提供明確的健康飲食方向。
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臉書發文表示,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的10大護心飲食重點,不僅適用於不同文化背景,更能在各種飲食習慣中落實,不論醣類、脂肪、蛋白質如何分配,都能達到促進心血管健康的效果。
健康飲食核心原則
王介立指出,這10項建議首重維持能量平衡與健康體重,並強調攝取大量且多樣的蔬果。同時建議以全穀類為主食,減少精緻穀類的使用。在蛋白質來源方面,應優先選擇植物性來源如豆類與堅果、魚類海鮮,以及低脂或無脂乳製品。若要食用紅肉或家禽,則應選擇瘦肉並避免加工肉品。
油脂與加工食品選擇
在油脂選擇上,王介立表示應優先使用植物油,如橄欖油、葵花油、玉米油等,避免使用奶油或椰子油、棕櫚油等熱帶油品。同時也建議減少攝取超加工食品,強調食物越接近原型越好。
飲食習慣建議
王介立進一步解釋,應減少含糖飲料與添加糖食品的攝入,烹調時也要注意鹽分的使用量,外食更要留意鈉含量。對於飲酒議題,建議未飲酒者不要開始飲酒,已有飲酒習慣者則需節制。這些原則不論在家中或外出用餐時都應遵守。
飲食型態重要性
王介立強調,過去人們常過度關注單一營養素的限制,如少吃脂肪或醣類,但研究顯示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關鍵在於日常的整體飲食內容。他提醒,任何飲食型態都能實踐得相對健康或不健康,若過度依賴超加工食品,或忽視外食中隱藏的鈉、糖、飽和脂肪酸,都可能損害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