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陳菁徽臉書)

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開播,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觀看後感嘆,護理人力長期不足早已是醫療沉痾,何況是日夜無休的急重症醫療?曾幾何時,「醫者仁心」變成「醫者痛心」?健保的城牆慢慢崩塌是現在進行式,如果我們不多做點努力,又有誰來守護醫師的初心和國人的健康?

「醫護燃燒殆盡之時,當白袍已沾滿疲憊之時,還有誰能拯救人命?」陳菁徽感嘆,還記得去年的「急診之亂」嗎?急診室外張貼出的警語寫著:「手術開刀,要等 3 個星期,等床要3至5天……」

陳菁徽無奈,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制度,在 30 周年前夕,卻迎來 30 年來最嚴峻的醫護人員大出走潮,導致病房關床、手術限時、急診壅塞,看不到盡頭。護理人力長期不足早已是醫療沉痾,何況是日夜無休的急重症醫療?

陳菁徽疑惑,曾幾何時,「醫者仁心」變成「醫者痛心」?去年 6 月,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朱聖恩曾發文描述,他們在極端人力短缺的情況下,成功搶救兩名 OHCA 患者,那是一個燃燒殆盡的夜晚,若非其他科別即時支援,後果不堪設想。

陳菁徽指出,這樣的急診困境,恰與韓劇《外傷重症中心》的劇情不謀而合,當醫護人員在生死邊緣奮戰,不只是與時間競賽,更是與醫療體制的窘境搏鬥。這部劇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台灣醫療現場的現實,「若我們不正視並改善醫護工作環境,未來當我們需要緊急救治時,誰來拯救生命?」

陳菁徽引述該劇男主角所說,「外傷重症,是誰都可能遇到的事」,相信大家和她一樣,在過年期間一定都有用力追這部韓劇。在第一集,該劇就開門見山跟各位觀眾投下一顆震撼彈,外傷重症小組的權學洙教授因過勞而死,直到男主角白江赫的出現,才補上懸缺已久的外傷重症外科教授位置,本以為問題能夠迎刃而解,實際上等待男主角的卻是重重難關,包含醫院管理層的刁難、急診人力的匱乏以及資源的不足。

陳菁徽說明,一個出身非名門擁有高超醫術的醫師,是如何衝撞體制,讓社會看見外傷重症小組的重要性,這是這部《外傷重症中心》的男主角不斷嘗試努力的方向,也讓我們看見韓國醫療的困境,或許台灣尚未走到那個地步,但是健保的城牆慢慢崩塌是現在進行式,如果我們不多做點努力,又有誰來守護醫師的初心和國人的健康?

陳菁徽強調,每位醫護就像男主角一樣是個努力不懈的英雄,但是我們不能要求英雄們衝撞體制,而是政府必須主動針對醫療制度提出具體改革措施。她也會繼續在立法院為醫護們爭取各項權益,無論是健保點值一點一元、醫護的各項津貼、落實分級醫療、ICU和急診給付合理化。因為這才是真正強化台灣的醫療韌性的唯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