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TVBS舉辦的第8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中,鏡電視的王詩雅、呂宏偉、簡如屏、李昆達共同創作的影片作品《新碳權之戰》,從專業組長影片類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首獎的殊榮。
作品簡介: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碳權交易機制和碳稅課徵被國際視為有效的減排手段, 我們揭示碳權交易背後,複雜運作機制,及企業在實質減碳與ESG形象抉擇的微妙心態。企業自救盼購綠電憑證,彰顯環保承諾,卻面臨成本高昂、供應不足難題;交通碳排首要挑戰,則為航空燃油SAF(可持續航空燃料)稀缺,它是國際公認環保替代燃料,臺灣空有製產技術,卻與產線主導權失之交臂。
入圍感言:
在碳權專題裡面,我們接觸了很多企業,試圖以企業在碳權新制的規則,畫出一個人人都能看見的挑戰:氣候變遷越來越嚴重,人們必須採取行動。我們也挖掘探討航空燃油SAF(可持續航空燃料)是航空公司節碳的最重要的工具,取得與否可能影響國籍航空競爭力;詐騙猖獗,有人舉著投資碳權大旗吸金,找到兩個投資詐騙的案例,盼受害人的故事提出示警。2050淨零目標對臺灣而言並不容易,但也不能毫無做為,謝謝鏡電視主管相信這個冷門的報導題材,讓我們專注其中。
評審評語:
為因應國際以綠能、減碳為商貿流通前提,國內仰賴出口之中小企業爭相尋覓綠電解方,碳權也成為炙手可熱新興議題。本作品針對臺灣面臨排碳迫切性做全面檢討,檢視碳權交易背後複雜的運作機制,也剖析企業在實質減碳與ESG形象抉擇的微妙心態,更揭露在臺灣碳權交易所營運前,不法分子拿碳權交易進行投資詐騙,。
作品選題優異,聚焦當代追求永續的顯學,議題涵蓋範圍全面,呈現資料詳實,敘事清晰,節奏明快,讓讀者即刻掌握敘事重點。其中採訪的個案多元且具代表性,顯示企劃團隊認真,整體製作品質優異,深具社會影響力。惟碳權議題似與市井小民仍有些距離,情感共鳴感受度低,作品中偶有受訪者之陳述與畫面未契合,若能對上會更生動,建立出人的趣味。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官方網站:https://www.newsawar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