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兌美元在2日創下史無前例「一天升值超過1元」紀錄,最後以31.064元作收,單日升值幅度高達3.07%,創下23年來單日最大漲勢。突如其來的匯率飆升備受各界關注,不過台幣升值究竟是好是壞?專家給出解答。

旅遊粉專「專挑旺季旅行的潘仔•Esansan•」在新台幣強勢飆升後發文表示,台幣升值其實就代表台幣變強,如果手上有台幣想換成美金,那就是換到甜甜價,以更少的台幣換到更多的美金。不過相反地,若是要把美金換成台幣,那可就虧大了。

潘仔整理出在這波新台幣升值中誰會笑、誰會哭?「會笑的人」是從台灣把錢花到國外的人,像是出國旅遊族因為匯差能訂到變便宜的機票、飯店、行程;海外網購族等於商默默打折,買起來更划算;留學生爸媽匯款成本會變低;進口商則進貨成本 (台幣)下降,毛利自然變厚。

「會哭的人」則為從國外把錢換回台幣的人,像是出口商報價若用美金,換回台幣會變少,但實際台幣支出的成本不變,所以壓力變大; 領美金薪水的人回台或匯錢回台灣時,得用更多的美金換同樣的台幣;外國旅客來台成本變貴,可能就不來了,影響台灣觀光業者;外幣投資人配息及其價值換回台幣變少、匯損變大。




美國總統川普向全球揮下關稅大刀,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向美方提出談判協商,其中也包括了台灣。然而有媒體報導,美國的下一步可能是要引發貨幣戰,要求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台灣央行則對此回應了。

根據媒體《ETtoday新聞雲》、《三立新聞網》的報導,美國自上個月以來陸續與日、韓等國進行貿易協商,然而有部分媒體卻提及「海湖莊園協議 (Mar-a-Lago Accord)」,旨在通過多國談判和政策調整來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和債務問題,其中就包括要求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並臆測美國恐會要求新台幣升值。

不過台灣央行在1日嚴正澄清,表示美國財政部從未要求新台幣升值,報導與事實不符,且自2021年以來,也未發現美方與主要貿易對手國有從事競爭性貶值。央行強調與美國財政部溝通管道順暢,未來雙方仍將在良好的互動基礎上,持續就總體經濟及匯率政策等議題交換意見。

另外,央行也透露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日前與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進行匯率議題協商時,就明言不會提及具體匯率目標、不進行競爭性貨幣貶值,以取得不公平貿易優勢。事後日方也表示美國完全沒有談論匯率的目標水準,雙方都認為匯率應由市場決定,過度的匯率波動將會對經濟帶來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