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海局勢日益緊張,日本政府於今年3月首度公布「台灣有事」情境下的緊急撤離計畫,針對沖繩縣先島群島的5個城鎮,目標在6天內撤離約12萬名居民。然而,日媒指出,撤離計畫恐面臨基礎設施不足問題,尤其是與那國機場無法支援疏散所需的噴射機起降,計畫恐將生變。

翻攝自美聯社
根據《NHK》報導,此項撤離計畫涵蓋沖繩縣的與那國町、石垣市、宮古島市、多良間村與竹富町等5個行政區,將動員自衛隊、日本海上保安廳船隻、民間渡輪與飛機等多種交通工具,達到每天運輸2萬人次、6天完成12萬人疏散的規模。

翻攝自共同社
據悉,居民將分批轉運至福岡、鹿兒島等機場,再由包車送往九州7縣與山口縣的32個接納城鎮,並入住當地旅館,例如:與那國町的居民預定安置於佐賀縣的佐賀市與鳥棲市。
儘管規劃周全,但撤離計畫正面臨關鍵挑戰!知情人士透露,與那國機場現有設施無法符合疏散用小型噴射機的起降與安全標準。

翻攝自美聯社
據國土交通省說法,國際民用航空公約要求機場需配備相應的急救與應變設備,並依照飛機載客數量決定,擬使用的疏散用噴射機約可搭載160人,但與那國機場目前僅支援50人座的螺旋槳小型飛機,在設備尚未升級的情況下,將嚴重限制疏散效率,甚至可能須調整運輸方式或延長撤離時程。
為因應不同族群的需求,日本政府亦考慮針對老年人、住院患者、身心障礙者設置額外疏散安排,包括:評估所需的緩衝時間與轉運方式;而相關住宿費、交通安排、避難期間 (預設約一個月) 所需的糧食與醫療物資儲備,也列入規劃之中。

翻攝自NHK
對此,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證實,政府預計在2026財年前制定完整的撤離基本方針與應變指南,並將整體資源調配、跨省市協調、地方接待能力一併納入考量,計畫的最終目標是確保一旦「台灣緊急事態」發生時,能在短時間內進行有序撤離,減少人員傷亡與社會動盪。
這項史無前例的撤離計畫,凸顯日本政府對「台海危機」的重視程度,同時反映出偏遠島嶼在戰略應變中的基礎設施瓶頸。

翻攝自美聯社
在2026年前,計畫能否成功落地?將取決於中央與地方政府協調效率、民間運輸與接納體系能否有效動員,以及如與那國機場等關鍵節點的硬體升級,是否能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