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家竜樹諒曾在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中,精準預言神戶大地震、阪神大地震、新冠疫情、戴安娜王妃之死以及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內容提及,2025年7月5日,日本南邊將發生大地震,震度大到台灣、香港和菲律賓等地區的陸地將連在一起。對此,地震專家郭鎧紋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翻攝自網路

 

根據《CTWANT》、《TVBS新聞網》報導,竜樹諒稱,在夢裡看見,日本南海海槽將於7月5日4點18點分發生地震,位置就在日本、台灣及菲律賓之間三角形海域正中心的海面下,「災難範圍從北邊的日本往西延伸到台灣、南至印尼摩羅泰島、東邊則達北馬利安納群島。海底被炸開一條裂縫,大量岩漿噴出,引發高達百公尺的海浪,席捲周圍地區,甚至使日本三分之一的領土被淹沒。震央處還會隆起新大陸,將台灣、菲律賓和香港連接在一起。」

翻攝自Google Map
 
此外,竜樹諒表示,夢中出現兩道形似巨龍的神秘影像,從太平洋上空飛向震央,人物均穿著短袖,暗示災難發生在夏季,與7月5日的時間點不謀而合。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卻認為,從板塊運動的角度來看,菲律賓海板塊中心突然爆炸、噴發大量岩漿的可能性極低,菲律賓海板塊雖呈菱形分布,但受海溝及板塊邊緣活動影響,中心區域相對穩定,就算出現地震也多半在板塊邊界,而不會在板塊中央突然斷裂、噴發岩漿。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郭鎧紋強調,若要抬升地殼,地震規模至少要達到9或10,連隕石撞擊也很難達到書中所描繪的效果,「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境!」

 

再來,郭鎧紋也透過資料分析,計算出「明日發生各級地震的機率」,從2023年至今,全球規模6以上地震共發生292次,平均間隔天數2.98天,前一次發生在2025年5月20日,明日發生機率33.52%;而從1900年至今,規模7以上地震共發生1500次,平均間隔天數30天,前一次發生在2025年5月2日,明日發生機率3.38%。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郭鎧紋補充,從1900年至今,規模8以上地震共發生98次,平均間隔天數467天,前一次發生在2021年8月12日,明日發生機率0.21%;規模9以上地震共發生5次,平均間隔天數9158天,前一次發生在2011年3月11日,明日發生機率0.01%。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郭鎧紋強調,出現規模9地震以前,通常一年前地震就會出現頻繁活躍,但2024至2025年暫時沒有前兆,近3年全球規模6以上地震數據,截至5月22日,2023年58個、2024年40個、2025年43個,和去年差不多,其實都算少,顯示全球地震「目前處於平靜期。」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最後,郭鎧紋說,單就數學計算,若預言未來30天會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命中率就高達約7成,但地震的預防和趨勢,只能透過歷史數據和監測全球動態觀察和推測。

 

竟然連他都有預言!18世紀的物理學家牛頓 (Sir Issac Newton) 以發現萬有引力聞名於世,不僅為科學界貢獻良多,也曾基於對聖經的詮釋,大膽預測世界將在2060年終結。

翻攝自美聯社,下同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牛頓26歲在劍橋大學擔任教職,致力於研究數學、科學以及煉金術 (當時化學與煉金術並未嚴格區分) ,且還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曾花大量時間研究《聖經》、年表和其中的預言,並撰寫過不少神學有關的文章和筆記,在其中一份手稿中,甚至推測世界將在2060年,迎來《聖經》預言中的世界末日。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國王學院 (University of King’s College) 的斯諾貝倫教授 (Stephen D. Snobelen) 深入研究後發現,牛頓的末日論是基於對《但以理書》 (Book of Daniel) 的時間推算而來。



 
斯諾貝倫表示,牛頓在其1704年的手稿「世界末日信件」中提到,世界或於2060年迎來末日,屆時地球將面臨瘟疫、戰爭、國家分崩離析,接著世界會迎來「重置」,基督將與聖徒重返,在地球上建立一個持續千年的和平國度。

 

牛頓強調,不少人過度解讀《聖經》,隨便地推算世界末日,卻往往失準,反而令人對其預言產生懷疑,自己並非想要預測確切時間,只是為了阻止其他人輕率的推測。

翻攝自維基百科

 

對此,斯諾貝倫教授認為,牛頓的理論蘊含著深奧的宗教意義,預言猶太人將重返以色列,重建聖殿,為基督的再臨鋪路。

翻攝自美聯社
 
【民俗說法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媒體立場,請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