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本文涉及劇透
艾美獎得獎電視劇《魷魚遊戲》(Squid Game)自2021年起風靡全球,登上Netflix排行榜,成為韓國在好萊塢崛起的象徵。現在,數百萬粉絲正在和這部成功之作告別。
這部虛構劇集講述了一群身陷財務困境的參賽者,在一系列韓國傳統兒童遊戲中互相競爭——但每一輪的失敗者都會被殺害,情節血腥殘酷。
《魷魚遊戲》以糖果色的場景以及對資本主義和人性的黑暗描繪吸引了觀眾。隨著第三季也是最終季於上週五(6月27日)發佈,全球粉絲正逐漸回到現實生活。
然而,一些韓國人開始反思這部反烏托邦劇集背後所描繪的社會。
「我覺得《魷魚遊戲》第三季揭示了韓國人真實的情感和內心想法。」一則YouTube留言這樣寫道。
「它非常貼近現實,就像在職場上,充滿了冷酷無情、準備踩著你往上爬的人。這部劇真的說中了。」
與現實相連的掙扎
《魷魚遊戲》誕生於韓國社會激烈競爭與日益擴大的不平等背景下——在這裡,人們壓力大到不敢生育,而大學入學考試則被視為決定人生的關鍵時刻。
劇中角色多元,包括上班族、工廠外勞和加密貨幣詐騙犯——這些人物對許多韓國人來說並不陌生。
主角成奇勳曾是汽車工廠工人,後來被裁員並參加罷工,其背景靈感來自2009年雙龍汽車(SsangYong Motor)工廠的罷工事件。當時工人與防暴警察爆發衝突,抗議大規模裁員,這場事件至今仍被視為韓國最大規模的勞資對峙之一。
「這部劇雖然是虛構的,但感覺比現實更真實,」影視博主鄭哲尚(Jeong Cheol Sang)在他對最終季的評論中寫道。
「不穩定的工作、青年失業、破碎家庭——這些不只是劇情設定,而是我們每天面對的真實困境。」

這些沉重的訊息在上週六晚上被暫時擱置。為慶祝最終季發佈,人們進行了盛大遊行,一個巨型殺手娃娃和數十名穿著運動服、面無表情的守衛——這些都是劇中致命遊戲的標誌——在首爾市中心穿行,引來大量歡呼。
對韓國領導人而言,《魷魚遊戲》已成為韓劇在全球舞台上的成功象徵。它與K-pop天團BTS和奧斯卡獲獎電影《寄生上流》(Parasite)一同成為新任總統李在明(Lee Jae Myung)希望推廣韓流文化的重要資產。
甚至有跡象顯示,《魷魚遊戲》的熱潮可能延續:劇集最後一幕中,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在洛杉磯巷子裡與一名男子玩韓國遊戲,引發美國衍生劇的傳聞。
主演李政宰(Lee Jung-jae)告訴BBC,該劇以「開放式結局」收尾:「這讓觀眾產生很多疑問。我希望大家能討論這些問題,反思自身,並試著找到答案。」
反響不一
在劇集後面兩季,觀眾跟隨劇中人物成奇勳,試圖摧毀這場以娛樂包裝、供富豪VIP觀賞的致命遊戲。
但他的反抗失敗,最終成奇勳為了拯救另一名參賽者的嬰兒而犧牲自己——這一結局引發觀眾兩極反應。
有人認為成奇勳的行為與劇組所描繪的黑暗現實不符——那種深刻揭示人性冷酷面的風格。
「角色過度的利他主義令人不安——幾乎讓人覺得精神失常,」韓國熱門討論網站Nate Pann上的一則評論寫道。「這種行為看起來像是虛假的、表演性的善良,毫無理由地把陌生人置於自己家人之上。」
但也有人認為,成奇勳的死亡符合劇集對不安真相的堅持。
「這完美地描繪了人性和劇集的主旨。」另一則YouTube留言寫道。
「儘管我們希望看到成奇勳獲勝、殺掉前線人員和VIP、終結遊戲並騎馬奔向夕陽,但那並不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也不是成奇勳所生活的世界。」
製片黃東赫(Hwang Dong-hyuk)週一(6月30日)向記者表示,他理解觀眾對最終季「褒貶不一」的反應。
「第一季時大家沒有預期,所以震撼和新鮮感奏效,但到了第二、三季,大家的期待值飆升,這就完全不同了。」黃東赫說。
「有些粉絲想看更多遊戲,有些人想要更深刻的訊息,也有人更關注角色。每個人期待的都不一樣。」
對某些人來說,成奇勳最後的選擇提供了對現實帶有希望的反思:即使在逆境中,善良仍能存在。
「殘酷和溫暖並存的矛盾,正是讓結局如此感人的原因,」影評博主鄭哲尚說。
「看《魷魚遊戲》讓我反思自己。作為曾在教育和諮詢行業工作的人,我曾質疑善良是否真的能改變什麼。」
「這就是我追看這部劇的原因。這就是我說這個結局很美的原因。」
- 《魷魚遊戲》:網飛電視劇揭露出韓國社會的六個真相
- 魷魚遊戲:Netflix新劇為何席捲全球
- 《魷魚遊戲》現象與外語字幕影視作品流行的新潮流
- 《魷魚遊戲》:美國校區禁止學生在萬聖節打扮成該劇角色
- 魷魚幣狂飆數千倍後崩盤的幾個看點
- 牛津英語詞典為何收錄多個韓語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