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後,若無法在2、3週內回到正常軌道,情緒波動很大,可找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談一談。(示意圖/讀者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全台大罷免將於明(26)日登場,投票日倒數最後1天,許多人因為關注而出現情緒不穩的情況。專家提醒,在投票結果出來,可能會突然有些失落感,這也都是正常的,只是要注意,若無法在2、3週內回到正常軌道,或仍感覺難過、氣憤,做事無法專心、情緒波動很大,就要有所警覺,可找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談一談。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藍挹丰受訪時提到,國民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行使憲法給予的公民權利,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也就是說,罷免投票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

藍挹丰指出,觀察到罷免雙方想法較為南轅北轍,相對交集的程度較少,但每個人都要留意表達自己的理念時,「要有容人的雅量。」心理師說,即便對方想法和自己不同,可是每個人手中都有一票,因此一定要先建立「尊重」這個觀念,才會比較宏觀的看待這件事,而非僅是陷入情緒裡。

藍挹丰說明,不管選舉結果如何,仍要先做好心理準備,若已經為自己想法盡力,就應該給予自己鼓勵。心理師提到,這段時間可能會看到許多傳播工具,像是媒體、臉書或Threads上都不斷出現類似的分享,如果有情緒牽動較大、可適度休息,暫時不要接收這麼多資訊,避免過度慌張或緊張。

藍挹丰認為,不管選舉結果如何,都是民主社會的常態,能為自己表達政治態度,都可以給予一些鼓勵。但是,不要讓生活中只有這件事,心理健康上仍要留意,身心平衡是最為重要的,可以關心但不要被綁架。

藍挹丰也說,有時候可能會出現跟親朋好友政治意見有不對盤的狀況,此時不要再激化、深入的討論,因為沒有對錯,遇到類似情形時,建議可先聊點其他的事情,不要因為表達政治傾向,導致自己的其他面向也跟著失序。

許多人對於選舉與政治的投入,可能會在這幾個月成為生活重心。但藍挹丰表示,在投票結果出來後,可能會突然有些失落感,這也都是正常的,只是要注意,若無法在2、3週內回到正常軌道,或仍感覺難過、氣憤,做事無法專心、情緒波動很大,就要有所警覺,可找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談一談。

藍挹丰提醒,根據臨床經驗,約在情況大致確定後,情緒會比較容易被表達出來,因此比較負面的情緒也會在選完較可能被表達,而每個人因為人格特質的差異,應對負面的方式也不同。

藍挹丰說,以年齡作為大略劃分,年輕族群可多留意,因為可能參與較多場的政治活動,但後續回歸正軌的時間,可能不像高齡族群較為充裕,因此也要提醒好好照顧自己、努力工作,維持身心健康平衡。

藍挹丰提到,至於高齡族群則可能有過去的回憶,包括好的、難過的,因此在照顧上,可多注意長者心理上的波動,可以給予寬慰及照顧,讓他們的生活、飲食及睡眠回到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