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搭飛機時,除了起飛跟降落會緊張外,亂流肯定也是吧!雖然知道亂流不會造成墜機事故,但就是很害怕,只能在心中一直唸著「阿彌陀佛」。然而,以下要分享一個不幸的消息,就是隨著全球暖化的加劇,往後的亂流機率會大大提高!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CNN》報導,近期多起飛行亂流事故引發各界關注,730日美國達美航空 (Delta Airlines) DL56 班機自鹽湖城飛往阿姆斯特丹途中,遭遇突發強烈亂流,部分沒繫安全帶的乘客,被拋飛撞上天花板,場面宛如災難片,飛機緊急轉降明尼阿波利斯機場,造成至少25人送醫,其中包括頭部與脊椎傷害患者。

翻攝自X,下同

 

有目擊乘客形容,當時情況「就像地震一樣」,毫無預警,機身突然下墜,行李、餐車與飲料散落一地,氧氣面罩也在混亂中掉落。

 

此外,去年5月,新加坡航空 (Singapore Airlines) 的SQ321班機,從倫敦飛往新加坡時,也曾在途中遇上極強亂流,導致73歲的男子心臟病發猝逝,另有71人受傷。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 (NTSB) 統計,20092024年間,美國已有逾200起因亂流造成的重大傷害事件。至於原因為何?有專家指出,亂流是由大氣擾動引起,雖普遍存在於高空航道,多數情況僅為短暫顛簸,不致釀成嚴重後果,但在強烈時,可能損害飛機結構並造成人員傷亡,主要成因可分為3類:

1. 地形因素:例如:飛越安地斯山脈、洛磯山脈或阿爾卑斯山時,氣流被山脈阻擋,產生如海浪翻湧般的擾動氣流。

2. 雷雨與對流雲系:熱帶地區尤為常見,即使飛行員避開主要雷雨帶,仍可能受周邊多雲層亂流「夾擊」。

3. 晴空亂流:多發生在高空噴射氣流邊緣,缺乏可見徵兆,位置多變且難以預測,是目前最棘手的空中風險之一。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亂流預測平台「Turbli」分析逾萬條航線後指出,全球最顛簸的航線之一是「阿根廷門多薩至智利聖地牙哥」,因需飛越高聳的安地斯山脈而亂流頻繁,其創辦人形容,山脈就像河中的大石頭,氣流流經時會翻騰激盪形成亂流、美國境內則以「丹佛和鹽湖城出發、穿越洛磯山脈」的航班最常遇亂流、歐洲則以「飛越法國、瑞士與義大利阿爾卑斯山」的航線最為顛簸、亞洲方面,日本上空因穩定強勁的噴射氣流成為亂流熱點,「東京至名古屋」的國內線亦榜上有名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此外,赤道附近的劇烈雷雨與積雲同樣是主要亂流來源,雖然飛行員通常利用雷達避開風暴,但預測仍有不確定性,尤其在多個系統同時生成時,飛行風險會大幅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與英國氣象研究均指出,「氣候變遷」正加速高空氣流的溫差與風速變異,使最難預測的晴空亂流發生頻率與強度逐年升高,2023年的研究顯示,2020年北大西洋嚴重晴空亂流的發生率較1979年增加55%,美國本土則上升41%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專家預測,若暖化趨勢持續,至本世紀末,足以造成傷害的亂流事件將增加13倍。

 

不過,專家話鋒一轉,儘管亂流事件引人關注,航空仍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現代客機可承受嚴重的亂流衝擊,乘客只要在座位上繫好安全帶,就能大幅降低受傷風險,目前預測技術已能掌握約75%的亂流情況,隨著氣象模型進步與衛星監測系統強化,未來預測能力可望再提升。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當空服員是許多人的夢想,每天打扮得漂亮亮亮,還可以各國趴趴走,不用花自己一毛錢。然而,這個看似光鮮亮麗的工作,其實背後有不少不為人知的辛酸,不僅要服務奧客,一些飛機上的惱人大小事,都會影響他們整天的心情。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網路論壇「Reddit」一名暱稱為「violet_mango_green」的用戶日前發文表示,「比起含糖汽水,空服員真的更討厭乘客點健怡可樂嗎?……【更多內容請見下方延伸閱讀】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