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於8月7日正式啟動最新對等關稅政策,對包括台灣在內多數國家採「疊加」計算方式,即在原本最惠國 (MFN) 稅率基礎上再加徵20%,以工具機為例,原稅率4.7%,新制後直接提升至24.7%;原本零關稅的農漁產品,如:蝴蝶蘭、鬼頭刀,也將一次調至20%,掀起熱議。

示意圖,翻攝自紐澤西港務局
根據《TVBS新聞網》、《FTNN新聞網》報導,美國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於7月31日簽署的最新行政命令,台灣等多數國家對美出口商品,將適用「原有最惠國 (MFN) 待遇關稅稅率」且疊加暫時性對等關稅稅率20%,等同於台灣出口到美國的相關產品,實際稅率為「將原本MFN的稅率,再加上20%的對等關稅」。

翻攝自美聯社
經濟部表示,此計算方式與4月5日啟動的10%對等關稅相同,差別僅在加徵幅度擴大。此次受影響範圍廣泛,傳統產業首當其衝,包括:
1.農漁產品:原零關稅 → 20%
2.紡織品:原10%至20% → 再加20%
3.塑橡膠:原3%至6% → 再加20%
4.自行車:原5.5%至11% → 再加20%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科技產品方面,美方雖宣布半導體關稅達100%,但若企業已在美設廠或承諾投資則可望獲豁免,比如:台積電,因已在美投資,被視為受惠。不過,學者警告,高關稅可能再度引發晶片短缺,對依賴出口的台灣經濟仍具挑戰。
對於在途貨品,經濟部指出,只要在美東時間8月7日凌晨0點01分前已裝船、於10月5日前完成報關或由保稅倉提領報關,將適用原有10%對等關稅加MFN稅率。

翻攝自路透社
對此,行政院經貿辦強調,台灣談判團隊將持續與美方磋商,爭取更合理稅率,並同步討論供應鏈合作及美方232條款相關議題。

翻攝自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