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庭藥箱裡,總少不了感冒藥、頭痛藥、腸胃藥,甚至助眠藥,雖然這些成藥購買方便,不少人因想省錢,出國時還會大肆掃貨帶回家,但醫師與藥師提醒,若長期依賴,不僅無法真正解決病因,反而可能埋下健康隱憂。

根據《女性seven》報導,邀請32位醫師及藥師進行票選,整理出「專家最不推薦的成藥排行榜」,令人意外的是,榜單中不少藥品其實就是台灣遊客赴日必買的熱門藥物。對此,專家強調,在購買與服用之前,最好先諮詢專業藥師,若症狀持續或惡化,應盡快就醫。
第5名:便祕藥
台灣超過525萬人有便祕困擾,常見原因包含:壓力、飲食纖維不足、缺水,以及缺乏運動,許多人選擇靠便祕藥解套,但藥師長澤育弘提醒,這僅是暫時舒緩,長期使用反而會讓腸道逐漸失去自主蠕動能力,導致「不吃就無法排便」。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黃郁純提到,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含有刺激性瀉劑 (如番瀉苷) 的藥物,可能造成脫水或電解質失衡;蒽醌類成分更會直接刺激腸道黏膜,導致細胞凋亡,嚴重時還可能引起「黑腸症」,康復時間甚至長達數月到一年,使用前應諮詢藥師。

第4名:止瀉藥
腹瀉時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服用止瀉藥,但專家提醒,這樣可能適得其反。對此,日本醫師內野勝行解釋,若因腸胃炎導致腹瀉,服用止瀉藥等於阻止身體排出病菌,反而延長病程;漢方醫師松田史彥也認為,多數急性腹瀉只要讓體內廢物自然排出,通常就能緩解。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師林姿伶則建議,急性腹瀉時應先讓腸胃休息6至8小時,逐步補充開水、米湯、清淡無油的肉湯或雞精,再慢慢恢復稀飯與軟質食物,若症狀超過10天,或出現喝水就吐、伴隨發燒、心悸、嘔吐、糞便異常等情況,務必立即就醫,而非自行依賴止瀉藥。

第3名:助眠藥
睡眠不足不僅影響白天精神,長期下來還會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與其他健康風險,雖然助眠藥可能短暫有效,但新潟大學名譽教授岡田正彥直言,多數成分其實是「抗組織胺」,不但效果有限,還容易導致依賴,一停藥就出現失眠,甚至隔天倦怠難解。
再來,藥師段方琪也提醒,第一代抗組織胺型助眠藥對青光眼或攝護腺肥大患者,可能加重病情;至於坊間常見的芝麻素、番紅花等「助眠保健品」,藥師廖偉呈提醒,目前缺乏足夠實證支持。想要真正改善睡眠,還是建議從規律作息、減少藍光、營造舒適睡眠環境著手,必要時再尋求專科醫師協助。

常見的止痛、退燒藥如:阿斯匹靈、布洛芬、萘普生等,都屬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雖然止痛效果快速,但血液內科醫師中村幸嗣提醒,這類藥物並不適合慢性疼痛長期使用,若頭痛、腰痛持續影響生活,應尋求專業診療。
對此,日本醫師日比野佐和子警告,過度依賴止痛藥容易掩蓋真正病因,同時增加腸胃、腎臟與血壓的負擔;台灣腎臟科醫師陳俊宇解釋,一顆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就可能影響腎功能,尤其對慢性腎臟病患者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使用前應告知醫師自身病史與用藥狀況,到藥局購買時也應主動諮詢藥師,才能避免風險。
第1名:綜合感冒藥
最受專家不建議的冠軍,就是綜合感冒藥,雖然標榜「一包搞定所有感冒症狀」,但因同時混合多種成分,人體往往攝入了不必要的藥物,反而提高副作用風險,包括:心悸、血壓升高、失眠,甚至突發過敏。對此,藥師胡廷岳強調,與其服用綜合感冒藥,不如針對單一症狀選擇單一成分的藥物,避免因單純流鼻水卻同時承擔止咳、化痰藥的副作用,得不償失。

許多專家都認為,無論是便祕藥、止瀉藥、助眠藥、止痛藥,還是綜合感冒藥,都不建議自行長期服用,「成藥並非萬靈丹,購買前應先詢問藥師」,若症狀持續或惡化,務必盡快就醫,才能真正對症下藥,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繼續看下一則新聞↓
隨著年齡增長,多數人難以避免老花眼困擾,全球已有數億人受影響,必須依靠老花眼鏡或手術來改善視力。不過,近期阿根廷研究傳來突破性進展,一款新研發的眼藥水,未來可能讓人不必再受眼鏡不便或手術風險所苦,為治療方式帶來全新選擇。

根據《ScienceDaily LLC》報導,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歐洲白內障與屈光手術學會 (ESCRS) 會議上,阿根廷研究團隊公布最新成果,一款眼藥水只需每天使用兩次,早晨起床一次、6小時後再點一次,便能有效改善近距離視力。藥水的主要成分為毛果芸香鹼 (pilocarpine,縮瞳劑) 與雙氯芬酸 (diclofenac,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能調整晶狀體與聚焦能力,同時減輕眼部發炎。

據悉,有766人參與研究,並分成3組,接受不同濃度配方的治療,臨床結果顯示,僅在首次使用後一小時,患者在「耶格近距離視力表」上的平均改善已達3行以上:
• 1%濃度組:幾乎所有患者都能多讀2行或以上,改善率高達99%。
• 2%濃度組:有69%的患者可多讀3行以上。
• 3%濃度組:則有84%的患者能達到同樣效果。

布宜諾斯艾利斯老花眼高級研究中心主任喬凡娜·貝諾齊 (Giovanna Benozzi) 解釋,3種濃度的眼藥水都能快速且持續提升近距離視力,效果甚至可維持長達2年,且能同時增強不同距離的聚焦能力,為患者提供了一種「非手術、非眼鏡」的安全有效替代方案。

對此,歐洲眼科研究學會候任主席 伯克哈德·迪克 (Burkhard Dick) 則呼籲,仍需進一步進行更大規模、長期且跨中心的研究,才能確認療效與安全性;不少專家認為,若後續研究證實其穩定性與安全性,這款眼藥水將有望徹底改變老花眼的治療格局,為全球數億名患者帶來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