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日前公布113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 (癌症) 已連續43年高居榜首,其中過去被稱為「癌王」的胰臟癌雖退至第7,但仍不可輕忽。哈佛醫師許瑞云近日在 YouTube 節目《下班經濟學》分享一則真實案例,一名胰臟癌末期病患,曾被台大、榮總等三大醫院判定「藥已用盡、治療無效、需準備後事」,但他透過轉念及改變生活,一年後癌細胞奇蹟消失,至今已10年未復發。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許瑞云表示,這名病患在確診後長達5年四處求醫,卻始終未見好轉,身體發黑,醫師們也只能建議他「準備後事」,病患卻選擇轉變心態,檢視自己的情緒與生活方式,他放下執著、處理壓力,重建與家人的關係,同時積極運動、復健、曬太陽,並徹底調整飲食,戒除加工食品與精緻糖。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許瑞云直言,出乎意料的是,病患一年後檢查時,體內已無癌細胞,重拾健康,並且至今十年未復發。
對此,許瑞云強調,癌症並非「治癒」,而是「控制」,藥物和醫療固然重要,但長期依賴並不足以保障健康,情緒、心念與生活習慣對免疫系統和修復機制影響更深,並提出「3少原則」,包括:少紅肉、少外食及加工食品、少人工添加物與精緻糖,更分享「5大防癌飲食」:
1. 蔬食 (無毒有機、友善農耕)
2. 植物性蛋白質 (如黃豆、黑豆、四季豆、堅果)
3. 維生素 D、B12
4. Omega-3 (如亞麻仁籽、核桃、酪梨)
5. 自備飲水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許瑞云直補充,判斷飲食是否適合自己的方式,可以從「吃完後身體的回饋」來觀察,若覺得沉重、昏沉,代表身體在費力消化;若感到輕盈清爽,則表示這就是適合自己的飲食。她提醒,除了醫療介入,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向心態、良好飲食與運動習慣,才是防癌與養生的長久之道。
↓繼續看下一則新聞↓
肝臟因為沒有痛覺神經,又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許多肝癌患者意識到嚴重性時,往往都是末期。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就在節目《祝你健康》分享一起個案,一名男子不菸不酒,僅因右肩隱隱作痛,甚至出現嚴重脹氣、劇烈腹痛,誰知被檢查出肝癌晚期。

示意圖,翻攝自gpoa
蕭敦仁表示,男子沒什麼不良嗜好,體格健壯,最近右肩卻隱隱作痛,伴隨嚴重脹氣、腹痛,就醫後發現,肝臟內長出一顆10公分大的腫瘤,確診肝癌第四期……【更多內容請見下方延伸閱讀】

示意圖,翻攝自u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