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AI浪潮席捲全球,人工智慧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不過也有人憂心未來基層工作將會被機器取代,紛紛轉職投入AI相關領域,工程師也成了目前最夯的職業。不過有「AI教父」之稱的輝達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卻提出不同觀點,認為技術工藝將成為這波AI浪潮中最搶手的工作。

根據媒體《ETtoday新聞雲》、《CTWANT》的報導,黃仁勳近日接受英國新聞台Channel 4訪問時,指出隨著全球數據中心加速擴張,電工、水管工人或木匠才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需求,「我們將需要數十萬名這樣的人才來建造所有工廠」,且需求只會不斷倍增。

美國商業雜誌《Fortune》就曾報導,一座25萬平方英尺的數據中心,在建造期間可雇用多達1500名工人,建造完工後雖然只需50名全職維護人員,但每一份職缺都能在周邊經濟額外創造3.5個就業機會。而技職工作如今相當熱門,即使沒有大學學歷,許多工人加上加班費,年收入可超過10萬美元 (約新台幣300萬)。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黑岩集團 (BlackRock) 執行長芬克 (Larry Fink) 也證實,驅逐移民勞工加上美國年輕人缺乏興趣,美國可能將面臨電工短缺問題,無法支撐AI數據中心的擴張。黃仁勳表示,這反映出未來更多機會來自「科技的物理面」而非軟體,因此呼籲年輕人要更重視技職教育。

拋開你的刻板印象!過去化學系畢業生常被認為「只能做研究、出路狹窄」,但在當前產業轉型浪潮下,這項刻板印象正逐漸被打破,據「1111 人力銀行」的最新調查,化學背景人才不再侷限於傳統化工產業,在半導體、生技製藥、綠能及應用材料等新興領域,需求持續倍增,成為產業界爭相延攬的「關鍵拼圖」。

根據《TVBS新聞網》、《風傳媒》報導,調查顯示,化學、生化、材料等相關背景畢業生在職場展現高度薪資競爭力,受訪者平均月薪達63,280元,不包含年終及獎金,高於今年上半年全體勞工平均經常性薪資47,608元,雖然化學人才期待的合理月薪約為67,178元,與實際均薪仍有近4千元差距,但已有70.9%的化學背景人才對現職表示滿意,且高達8成不後悔選擇該科系,顯示他們在職場上找到發揮舞台。

在就業流向上,超過五成畢業生投身科技業,其中以半導體工程師 (19.8%) 為最大宗,其次是製程工程師 (16.5%) 、材料研發 (15.4%) 、化學工程師 (10.8%) 以及藥物研發 (10.6%) ,化學人才普遍具備「分析與解決問題」、「實驗設計與操作」、「邏輯縝密思考」、「實驗室與工廠安全意識」、「數據處理與統計能力」等專長,成為跨足多元產業的競爭優勢。

「1111 人力銀行」的發言人曾仲葳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在晶圓代工與IC封裝測試領域位居世界第一,產業聚落完整,所以化學背景人才積極跨足半導體材料開發、電子製程、品管檢測及環境檢驗等領域,尤其晶圓製程、材料純化過程中,需要大量化學專業知識挹注,讓化學人才成為業界超車對手的「隱形王牌」。
調查也分享了兩位化學背景專業人士的例子:
1.台大化學博士張先生
現任職於本土溶劑大廠,年薪突破百萬,強調「化學人才的核心價值,在於能透過專業知識提升化學品純度與產率,而這正是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
2.應用化學碩士康先生
畢業不到一個月,就進入半導體公司擔任研發人員,起薪約5萬元,還有認股機會,「外語能力同樣重要,若取得多益或日檢證照,每月最高可再獲得4千元語言加給。」

最後,曾仲葳直言,調查結果顯示,化學背景畢業生普遍能在產業中找到發揮空間,並培養冷靜判斷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建議業界應更加重視化學人才的獨特價值,提供合理薪資與清晰職涯藍圖,讓他們持續成為台灣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