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與日本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巴西蝙蝠體內發現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命名為「BRZ batCoV」,該病毒攜帶與引發新冠肺炎 (COVID-19) 及中東呼吸症候群 (MERS) 病毒相似的基因特徵,顯示具跨物種傳播潛力的蝙蝠冠狀病毒,可能在拉丁美洲也廣泛存在,擴大全球此類病毒的分布圖譜。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根據《印度時報》報導,研究指出,病毒樣本取自拉丁美洲常見的帕氏裸背蝙蝠 (Pteronotus parnellii) ,這是一種以昆蟲為食的小型蝙蝠,分布於巴西的馬拉尼昂州與聖保羅州。團隊共收集70份腸道組織樣本,經基因測序後發現,「BRZ batCoV」屬於β屬冠狀病毒 (betacoronavirus) ,與SARS-CoV-2 (新冠病毒) 、MERS-CoV以及SARS病毒同屬一個家族。

帕氏裸背蝙蝠,翻攝自X (@alyb_batgirl)
最引人關注的是,研究人員發現該病毒棘蛋白 (spike protein) 上存在「弗林蛋白酶切位點」 (Furin Cleavage Site, FCS) ——這是一種能讓病毒更容易被宿主細胞酵素切開、進而進入細胞的關鍵結構,此特徵被形容為「讓病毒開啟感染大門的鑰匙」。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由於這是首次在美洲蝙蝠冠狀病毒中發現此類切位點!研究團隊推測,可能是在南美蝙蝠族群中獨立演化形成的自然現象;大阪大學學者指出,這項發現證明「相似的分子特徵可以在不同病毒支系中自然出現」,反映冠狀病毒具有高度的基因可塑性。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目前,尚無證據顯示「BRZ batCoV」能感染人類或其他哺乳動物。對此,專家強調,「檢測到病毒並不等於具感染風險」,真正的威脅仍取決於人類與受感染野生動物之間的接觸頻率。
研究人員呼籲,這次的發現凸顯持續監測野生動物病毒的重要性,尤其在拉丁美洲等過去採樣不足的地區,透過加強病毒生態監測與基因分析,有助於提前預警並防範下一場可能的全球疫情。

示意圖,翻攝自n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