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今天表示,他們已發 現第一個分子證據,證明「生理時鐘」與1種突發且致 命的心臟病發作有關。 心室性心律不整最常發生在早上剛睡醒後,也會在 晚上發作,但相對較少。此病致死率也很高 美國研究人員在這份發表於「自然」(Nature)期 刊的報告中指出,他們已在發病機率和生理時鐘之間發 現第一個分子關連。 生理運作會隨24小時不同時段而改變,這就是生理 時鐘。 他們說,生理時鐘指針受到體內1種稱為「Klf15」 的蛋白質濃度影響。 過去研究顯示,Klf15是人體生理時鐘的調節器, 更驚人的是,部分心臟衰竭患者體內缺乏這種蛋白質。 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出缺乏或含有過 量Klf15的老鼠。 相較於正常老鼠,這兩種老鼠罹患心律不整的機率 高得多。 美國德州休士頓貝勒大學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研究員魏倫斯(Xander Wehrens)表示 :「這是第一個分子機制實例,證明生理時鐘改變較易 罹患心律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