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外國媽媽一個人能帶仨娃,而我們臺灣家庭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娃還累得團團轉?借用文中美國媽媽的一句話:“養孩子嘛,一定要抓大放小。原則性的問題一定要堅持,比如安全問題,在停車場裡絕對不能瘋跑,絕對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等等。但是在沒有原則性安全問題的前提下,孩子就該釋放出他們的天性。髒一點、餓一點都沒有關係,就讓他們隨心所欲的玩耍吧。”

我家的寶寶1歲半以前,外公、外婆、保姆、媽媽四個人全職在家帶,我下班回家也要幫忙帶。全家一天到晚都很忙。而且周圍的親戚朋友,家裡都是這個模式。

但是在國外,請保姆費用很昂貴,父母也不會來幫忙,且丈夫一般要上班,因此就是麻麻一個人帶孩子,國外也沒有計劃生育,所以常常是一個女人在家帶一堆孩子。為什麼我們國內帶孩子效率會這麼低?”

據觀察,有幾個方面導致我們帶小孩效率低下:

1.家裡的長輩很少給小孩使用尿不濕,導致消耗大量時間在小孩排洩問題上,國外尿不濕基本普及。

2.長輩從來不買現成的嬰兒食品,認為不健康,小孩的飯從買菜到做飯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

3.整個社會支持度不夠,一旦帶小孩出門,各種不便,基本上要兩人陪同才行。在國外,很多公共設施都考慮到了嬰兒的需要,比如廁所,比如有自動販賣的尿不濕應急,比如有各種無障礙設施,方便嬰兒車。

4.國內獨生子女一代,從小到現在都嬌慣,導致做家務的能力非常差。

恰好有位媽媽在法國,她回答了這位爸爸提出的問題:

首先介紹一下我的兩種帶娃方式的經歷。

大學剛畢業還未租到合適的房子時曾借宿在法國老闆家的大別墅一段時間,法國老闆娘當時獨自帶5個月大的寶寶,近距離見識了法式帶娃法。

這段寶貴的經歷對現如今獨自帶娃的我幫助極大,我現在帶孩子的方式和用的產品大都是從我老闆娘那裡學來的。後來我在巴黎工作生活兩年,也不同程度地接觸了數位法國資深或新手媽媽,一般是自己帶兩個到三個孩子。

我本人生了寶寶以後,月子裡家裡人最多時有媽媽,婆婆,保姆一起照顧,現在想想簡直就是一場災難(人多意見多,內耗嚴重。東西這個人放在一個地方,另一個人要用時就找不見,同理,另一個人用完了別人又要新一輪的問啊找啊。當時月子裡的我躺在床上看家裡亂成一團,大家又都累得不行,真恨不得馬上身體好轉我自己帶!)。生了寶寶以後我前前後後接觸到同期生產的若干媽媽,都是公婆或保姆在幫忙照顧,沒有自己帶孩子的。

我結合我的所見和自己的經驗總結如下:

法國(在我的回答中,我只提法國,不總體說國外,因為我只瞭解法國的情況)媽媽帶孩子會用各種細緻高效的產品解放自己,比如:

1. 紙尿褲

我家有老人在的時候寶寶就光著屁股,每天孩子要換10次左右衣服,這其中就要處理屎尿、洗衣服換衣服,花費非常多時間,而且換衣服過程寶寶容易著涼感冒。老人不在我們就用紙尿褲,輕鬆省時省力。

2. 各種菜泥,魚泥,肉泥

在孩子輔食添加初期我自己做過幾次南瓜泥胡蘿蔔泥,特別費時間,家裡老人喜歡給孩子做蛋羹,結果正好我寶寶對蛋黃過敏,我力排眾議(就像題主說的,家裡人堅持認為工業產品有添加劑)開始給寶寶吃輔食系列,這是我當初看到我法國老闆娘給大兒子吃的,大兒子現在8歲了,健康活潑聰穎,如果有不良反應早就該看出來了。

3. 嬰兒專用餐椅

買餐椅之前,我家老人是一個人抱著孩子另一個人喂,趕上孩子不樂意吃,還得再搭上一個人逗,中間孩子搶碗還會撒的一身都是,又要換衣服洗衣服!

用了餐椅以後,很快養成習慣,寶寶一上餐椅就知道要吃飯,而且餐椅安全地限制寶寶的活動空間,讓她乖乖吃飯。

4. 圍兜

寶寶圍兜能夠有效地兜住所有飯渣奶水,無形中減少了孩子換衣服洗衣服的次數。

5. 安全圍欄 + 地墊 + 孩子真正感興趣且安全的玩具

自己帶孩子時不免要收拾房間等等,需要離開時就把寶寶放在安全圍欄裡,寶寶如果不是一直被一大群人圍著帶著成長過來的,一般不會超級黏人,能自己能玩半小時左右甚至以上。

6. 緩解寶寶長牙疼痛膏 + 牙膠 + 磨牙棒

長牙期的寶寶白天晚上都特別難帶,格外纏人容易哭鬧,一個人帶隨時要崩潰,用這些產品,讓長牙期的寶寶晚上能睡得安穩些。

7. 嬰兒背帶 + 嬰兒車

自己帶孩子出行就靠這兩個好產品。國內大而不當的城市規劃還有公共設施確實不太照顧獨自帶孩子出行的媽媽,我家附近步行半小時範圍內有醫院超市商業中心和幼稚園,所以我獨自帶孩子出去還沒太受限制。

以上產品都是我之前看到法國老闆娘用,我現在也用著,覺得對寶寶和獨自帶寶寶的媽媽都非常有幫助。

另外,正如題主總結的,除了帶孩子以外還有做家務特別費時間,在法國洗衣機+洗碗機+吸塵器+超市裡賣的各種物美價廉的半成品食物(各種意麵和醬、半成品沙拉、半成品披薩)還有各種外賣,以上都在家務還有給自己做飯方面全面解放媽媽。 像國內一個團隊帶孩子,光給這個團隊買菜做飯洗碗也要佔用一個勞動力。老人還特別喜歡堅持手洗孩子的尿布希麼的,加上上述吃喝拉撒時頻繁換下的衣服,這絕對夠一個人一天連軸轉地去洗了。

美國沒有計劃生育政策,身邊很多美國朋友大多都有兩個甚至三個孩子。我的好朋友Susan就是一個三個孩子的媽媽。我曾經在生了二寶以後向她感嘆,兩娃已經讓我精疲力盡了,你怎麼還有勇氣生老三啊?

她半開玩笑的對我說,“生三個才是為人類的人口正增長做出貢獻啊……”我一邊打趣她太有“人類使命感”,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佩服她在沒有老人幫忙的情況下,能夠把三個孩子都養育得那麼好。 Susan不僅是三個孩子的媽媽,還有一份全職的工作,先生是律師,工作也非常的忙碌。但是每次看到她和她的孩子們的時候,我不僅感慨,她真是個超人媽媽!

她的“超能量”不僅來自她有一套科學的育兒方法,更來自於她可以適當的藉助“外力”來讓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

和Susan認識很多年了,我常常邀請她和她三個孩子到家裡做客。三個孩子都很有禮貌,進門會自己把鞋子脫掉放在門口,並且會向大人問好。在要玩我兒子玩具的時候,會先徵求我兒子或是我的同意“請問我可以玩這個玩具嗎?”當我拿出好吃的給他們,會很有禮貌的說“謝謝”。而且最讓我吃驚的是每次在快要離開之前,三個孩子都會非常自覺地把玩過的所有玩具都整理好,物歸原處。

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神奇的方式讓Susan能夠輕鬆搞定三娃呢?

一、培養獨立性

最小的Tom 第一次到我們家時還不到2歲,Susan說他最近在學著自己穿鞋子。 看著他有點笨拙的動作,我幾次都想上前去幫忙,這也就是順手的事兒。但是都被Susan制止了“他可以的,讓他自己來。”但是Susan不是完全在旁邊袖手旁觀,而是一邊鼓勵的說“不要著急,媽媽教過你的,先分清楚哪一隻是左腳、哪一隻是右腳,一步一步來,相信你可以自己穿上鞋子的。昨天在Michelle阿姨家你不是也是自己穿的鞋子嗎?”

在嘗試了三次之後,小Tom終於自己把鞋子穿好了,臉上露出了勝利的笑容。於是Susan高高的舉起右手“Yeah, you did it, give me five.(你看你做到了啊,我們來擊個掌吧)。”

美國家庭非常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需要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校服,起來自己疊好自己的床鋪,收拾好自己的玩具。 正是這樣,兩個孩子也好,三個孩子也罷,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自然而然就為媽媽節約了很多的時間。

二、孩子的問題孩子自己解決

Susan的三個孩子來我們家,常常會同時對一個玩具感興趣。孩子之前也會有一些爭執,但是Susan從來不充當調解員的角色,每次都很淡定至若的繼續和我聊天。孩子們似乎也不會來找媽媽告狀,而是遇到事情統統自己解決。我很好奇的問Susan,你是怎麼做到的?她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孩子之間的事情,讓孩子自己解決。”

我細心觀察,通常大姐 Lily會是那個制定規則的人。比如三個孩子都要看Ipad,但是Ipad只有一個。於是Lily提出來,每人看15分鐘,然後輪流。老二Michael提出意見,15分鐘太長了,每人5分鐘,於是三個孩子最後協商出來的結果是每人10分鐘。三個孩子在拿到Ipad之後,會自覺地調好倒計時鬧鐘,時間一到,立即拿給下一個人。

美國教育非常強調“分享和輪流”,在學校如果兩個孩子對同一個玩具感興趣,老師也會強調輪流玩。不會出現一個玩具一直被某一個孩子霸佔的情況。 養成了這種“輪流坐莊”的好習慣,就算家裡再多孩子,也會自然、公平的分配自己的時間、玩具,也就不需要媽媽插手操心因為分配不均而產生的家庭矛盾了。

三、父親角色的參與

Susan有時會在周日主動約我一起下午茶或是逛街。我會很吃驚的問她,那你的三個孩子誰照看啊?她會反而覺得我大驚小怪,Jack啊(Susan的先生,三個孩子們的爸爸)。我說,“Jack可是大律師啊,那麼忙,周日有時間照顧三個孩子嗎?”Susan只是淡淡的說,“他是孩子們的父親,無論再忙,父親的角色是任何工作都不能取代的。”所以通常他們家週末兩天,週六她照顧孩子們,周日是父子日,Susan的先生Jack可以帶孩子們去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

我們有時逛街一時興起會多聊會,我總是擔心的問,“Jack搞得定三個孩子嗎?你需要提前回家去看看嗎?”Susan總是堅定的對我說“我不要插手,我需要有我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有一次週六Susan很興奮的給我打電話,“今天我們一起吃晚飯吧,Jack要帶孩子們去露營。”我說“哇,露營?他自己帶三個孩子嗎?我簡直不敢相信,他可以搞的定嗎?”Susan說,這是他的朋友們組織的一次只有父親參與的露營活動,也就是說整個活動只有爸爸參與,媽媽們可以好好地享受一晚上難得的獨處時光。

雖然過後我問Jack,“聽說你自己帶三個孩子露營去了,真厲害!沒發生什麼狀況吧?”Jack一臉驕傲的說“其實我一開始也有點打退堂鼓,因為我從來沒有一個人帶三個娃去外面露營的經歷。但是我後來發現,這簡直妙極了!孩子們雖然一開始有點想媽媽,但是在我們四個人獨處的時候,他們原來如此的需要我。我們三個人擠在一個帳篷裡,我給他們講故事,這種體驗簡直美妙極了!”

這不僅讓我想起了國內曾經有一段時間很火的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做媽媽的,總是擔心爸爸們不能照顧好孩子,但是其實爸爸們的潛力是無窮的。 讓父親更多的參與孩子的成長,不僅可以讓媽媽們有一定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對父親和孩子們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也是非常有益處的。

四、 抓大放小,他們養孩子真的很糙

我常常在我的Facebook(臉譜)上看到Susan發的一些孩子們的照片,很多時候是這樣的。

我想大多數媽媽們看到這些照片,內心是奔潰的吧。是的,美國人帶孩子真的很糙!

在國內的時候,在我家社區裡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哎呀,地上很髒啊,不要坐在地上”,“地上很涼啊,你這樣會感冒的”。

在美國,孩子們常常光著腳丫子到處走,甚至整個人都在泥漿裡打滾。Susan就曾經發給我過一張她的孩子在玩泥漿的照片,老實說,我看到這張照的第一反應是“這太誇張了吧,回去怎麼洗啊。” 但是Susan很興奮的和我說,孩子們玩得真是太開心了。

但是細細觀察,其實Susan並不是完全沒有原則的讓孩子們瞎玩。她曾經這樣對我說過“養孩子嘛,一定要抓大放小。原則性的問題一定要堅持,比如安全問題,在停車場裡絕對不能瘋跑,絕對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等等。但是在沒有原則性安全問題的前提下,孩子就該釋放出他們的天性。髒一點、餓一點都沒有關係,就讓他們隨心所欲的玩耍吧。”

國內人人都在討論“二胎”放開的今天, 每個家庭的財力、物力、人力、精力都各不相同,我想生不生二胎都應該是一個家庭夫妻雙方共同的決定。

但是無論生幾個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養成良好的分享習慣,讓父親更多的參與家庭教育,該放手的時候學會放手,無論對於母親,對於孩子,還是整個家庭, 都是非常有益處的。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