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疾病都是吃出來的

身體好不好?長壽還是折壽?

與日常飲食密不可分

很多我們熟悉的常見食物

營養特性大不同

你可千萬別吃錯啦~

吃米 vs 吃面

南方人習慣吃米,認為吃米養人不生病;北方人不服氣,認為自小吃面條、饅頭長大,身材結實又高大。腸胃不好的人,覺得喝湯吃面更養胃,而也有人堅持認為喝粥吃飯,才更好消化。

其實,作為主食來講,大米和麵食營養成分並無太大差異。只是由於飲食習慣造成的不同口味偏好而已。如果有人硬要問,選什麼當主食才好?

營養專家給出的答案,可能要讓你失望了:吃米和吃面,都不算最健康的。畢竟大米和麵食的熱量都很高,吃太多,不僅會胖,還會引起血糖血脂異常。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需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

建議大家每餐多搭配些雜糧或穀物,如燕麥、蕎麥、黑米、玉米等,適量減少精白米、面條等高GI主食的攝入。控制米和面的食用量在150克以內,不要暴飲暴食,就不用擔心身材走樣。

土雞蛋 vs 洋雞蛋

小編的一位同事懷孕了,家裡人想方設法到農村老家給她買散養的土雞蛋,她媽媽堅持認為土雞蛋營養更高,吃了對孩子好。

關於土雞蛋和洋雞蛋,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認知誤區:認為土雞蛋比洋雞蛋更營養。

其實,從營養價值上來講,土雞蛋和洋雞蛋中蛋白質的含量相差無幾。雞蛋營養價值和成分基本保持恆定,不會受到雞的品種、養殖方式的影響。

有區別的是,工廠養殖雞由於吃飼料長大,雞蛋中脂肪的含量相對稍高一些。因此,兩種雞蛋在烹飪口感上會略有差異。

紅糖 vs 白糖

我們在超市會看到紅糖的價格普遍比白糖的定價要略高,而且紅糖一向被商家宣傳為具備“補血”、“養顏”、“調經”等功效,因而,在大多數人眼裡,紅糖比白糖更營養。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的檢測數據,白砂糖含糖量為99.9%,綿白糖含糖量為98.9%,紅糖含糖量為96.6%。因此,無論是白糖還是紅糖,其本質都是糖。

紅糖和白糖的主要原料都是甘蔗,二者只是加工工藝不同。紅糖沒有經過精煉提純,保留更多甘蔗中的成分,所以在鈣、鐵、鋅、銅、錳等礦物質的含量上,比白糖稍高些。

果汁 vs 水果

鮮榨果汁在近年來受到年輕人的追捧,認為天然果汁營養高、吸收好,相較於吃水果,更多人更喜歡酸甜可口的果汁。

實際上,水果被榨取成果汁後,其天然營養素與膳食纖維都會被破壞殆盡,營養大打折扣不說,還會喝進去更多的糖。一杯純果汁,含糖量約20-40克,40g糖相當於半碗米飯的含糖量。

因此天天喝果汁,能不能變美變瘦不敢保證,可以肯定的是,你會變胖。

美國研究者對 7 萬多名健康女護士進行了 15 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在體重和生活習慣一致的情況下,每月攝入至少3杯蘋果汁和不喝果汁的人相比,患糖尿病的風險上升了15%,而每天喝橙汁會增加24%的風險

所以,只要不是牙口不好或是腸胃不耐受,建議大家還是直接吃新鮮水果

雞湯 vs 雞肉

身體虛弱、病後初愈時,中國人習慣煲雞湯來補充元氣。所以,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以為雞湯比雞肉更加營養,老火慢燉的雞湯對很多人來說是最滋補的藥膳。

小編想告訴大家,事實並非如此。據統計,每100克雞湯中含蛋白質僅1.37克,也就是說,我們喝下去的大部分是水和油脂,而不是營養。而每100克雞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為25.1克,比雞湯中的含量高出19倍。

所以,大家別迷信雞湯的營養,如果嫌麻煩不如直接吃雞肉。當然,能邊喝湯邊吃肉,就更好不過啦!

濃湯 vs 清湯

有不少火鍋店和餐館,會推出一些滋補高湯膳食作為賣點。看上去湯汁新鮮濃稠呈乳白色,不少人認為這樣的湯才是最營養、最養生的,其實想要煲出乳白色的濃湯,只需多加些動物脂肪和乳化劑。

食品營養學教授范志紅老師,曾指出所謂的乳白色“奶湯”,其實就是脂肪微滴均勻地分布在水中,形成的一種乳化現象。從營養價值上來講,使用的食材相同的情況下,奶湯和清湯並無差別。

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濃湯中所含的脂肪更多,容易對心血管造成負擔,所以不宜多吃。

牛奶 vs 酸奶

經過長期的知識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重視補鈣,乳製品如牛奶、酸奶等,也是大家心目中最佳的補鈣食品。但是,關於牛奶和酸奶應該怎麼挑,很多人並不知道。

牛奶和酸奶都是營養豐富的乳製品,且含鈣量和微量元素都不相上下。

只是牛奶中脂肪和蛋白質含量更高一些,而酸奶是經過發酵的,含有乳酸菌,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對於乳糖不耐受的人,可首選酸奶或低乳糖奶產品。

另外,大家在挑選酸奶時,應盡量挑選原味發酵乳,避免購買加入了甜味劑和糖分的乳酸菌飲料。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