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孩子的家庭,基本都有機會聽到“打死媽媽”、“殺死爸爸”、“摔死奶奶”這樣的狠話。 越是孩子親近的人,他就越是樂於用這些語言去攻擊對方。 不過家長們不必過於傷心或是緊張,認為孩子不愛自己了。 其實他們並沒有變壞,這都是“詛咒敏感期”搞的鬼! 詛咒敏感期,是指孩子在3歲左右,在接觸到一些髒話或者帶有詛咒的話後,喜歡不分場合地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歡使用。

"媽媽,媽媽,我要這個。"5歲的小童指著路邊小攤上小豬佩奇形狀的氣球。

小童媽媽拉住小童,對他搖了搖頭:"我們家裡已經很多了,不能再買了。"

小童一聽,使勁拍掉媽媽的手,賴在地上不肯走。

小童媽媽抱起小童,小童掙扎著喊:"臭媽媽臭媽媽,我不要你了,你去死。"

小童媽媽懵了,過了一會兒,她輕聲對小童說:"佩奇的媽媽在家裡給佩奇做蛋糕,講故事,佩奇有沒有因為媽媽不給它買玩具就不要媽媽呢?如果佩奇沒有媽媽,以後佩奇就沒有好吃的蛋糕,沒有好聽的故事了。"

小童連忙搖搖頭,小聲地說:"媽媽,對不起。",過後,孩子再也不對媽媽說狠話了,那麼為什麼5歲的小童會講這些狠話?


小孩子的語言表達

事實上,語言學習是每個小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而語言是充滿多樣化的。

家長在小孩長大的過程中會發現他們開始說狠話,像"媽媽你去死"、"媽媽我不要你了"等等。

美國著名作家本·強生曾說:"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說話,我就能瞭解你。"

所以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如何讓小孩子的語言表達充滿藝術,是所有家長都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

研究表明,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三歲左右就逐步發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越來越多的使用語言去表達他們內心的感受和情緒。

在一檔綜藝節目《閃亮的爸爸》中,潘瑋柏和五歲的"蛋蛋"組成了一個新的臨時父子。但在錄製過程中,潘瑋柏拎出蛋蛋的行李,盛怒斥責蛋蛋非常沒有禮貌,引起了廣泛討論。

原因是,蛋蛋頻繁的對潘瑋柏說出了"你發毛病啊","壞人大頭鬼"等不好的語言,而潘瑋柏屢次勸說後卻還是無效。


針對孩子說狠話的情況,家長一定不能做的行為

1、不能當場辱駡孩子

如果父母的語言過於激烈,他們的反應就會越劇烈,小孩子會感受到狠話帶來的力量,他們會更加關注這些語言並且不斷重複。

2、不能經常訓斥和責怪孩子

當孩子犯了錯誤,家長如果忍不住自己的情緒訓斥孩子,很容易助長了小孩子的叛逆行為,造成孩子容易說狠話的習慣。


如何改變孩子愛說狠話的行為?

1、注意自身的語言表達

大家常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小孩子的語言一開始是更多是靠著模仿,他們會通過觀察大人的語言,來形成自己的語言系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應該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以身作則,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2、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通常,小孩子說狠話,是在他自身感受到消極情緒,卻不知道如何表達的情況下。當孩子因為情緒而產生語言異常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引導他們說出"我不開心","我很生氣"等正確表達情緒的語言,以達到疏導他們不良情緒的效果。

3、通過適當方式進行引導

孩子出現說狠話的行為時,家長可以利用繪本或者是動畫片來進行引導,通過有趣的形式來告訴他們說狠話是個錯誤的行為。

4、漠視孩子的狠話

當孩子出現說狠話的時候,家長如果表現的過於關注,或者採取過激的語言和行為對孩子進行教育,很容易造成小孩子的逆反心理。正確的做法是對孩子的狠話不予理睬,當他們發現這些語言造不成什麼關注和影響,他們就不會繼續使用。

孩子在長大過程中,父母可能都會經歷孩子說狠話的過程,在孩子口中聽到這些狠話,父母可能容易感到憤怒。

但孩子的狠話絕大多數都是無心的,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如何去瞭解孩子的情緒和引導他們正確的抒發自己的情緒,説明孩子們提高語言表達藝術能力,是父母需要長期學習的內容。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