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耳朵這麼難受呢,又癢又悶的。」李女士一邊攥著棉簽挖耳朵,一邊皺著眉。

「喜歡挖,你再挖挖都不癢了!!!」丈夫哼了一聲,「你那耳朵快趕上農民伯伯的菜地了,一天挖幾次。」

李女士也沒回應丈夫的挖苦,第二天上午就去了醫院。

據醫生的了解,李女士最近幾天耳朵癢的很,還覺得很悶,像是有東西堵住一樣,感覺聽力也下降了。結果醫生一檢查,直接嚇了李女士一大跳,自己的耳朵里竟然長了黴菌。

耳朵發霉,李女士可疑惑了,說自己經常掏耳朵,特別是洗漱完。醫生搖了搖頭,說這就是問題所在,就是因為李女士天天挖耳朵,把耳屎都掏的太乾淨了,才發生這種情況。

這一下給李女士說的更懵了,原來自己掏耳朵也成錯誤了?醫生解釋道,耳屎雖然是分泌物,但它也具有生理作用......

一、耳屎是個好東西?別不信

掏耳朵一定是「令人類舒適行為」中的一員。即便手邊沒有掏耳勺,其餘像棉簽、頭髮等工具都能拿來「爽」,甚至也可以用小手指,就為了緩解耳朵癢的那一下舒服感。

那麼耳朵為什麼會癢呢?這可能是因為耳內神經受到了刺激,感覺傳遞給了大腦中樞。

那麼能刺激到神經的因素也不少,最簡單的就是耳朵裡面有東西了,比如寄生蟲、真菌和疹子。但是最常見的莫過於耳屎的沉積了。

再一個就是我們掏耳朵時或者耳朵受到外力的衝擊後,亦或者是一些疾病也可能會導致神經受到刺激。不過一般情況下,我們耳朵癢都是因為耳屎。

所謂的耳屎,也叫做耳垢,而臨床上它還有個比較文藝的「學名」,即耵聹。它來自外耳道1/3處的耵聹腺,而後者是由汗腺轉化而來。它分泌出的耵聹是一種灰色、橙色或者淡黃色蠟質分泌物,其主要成分甚至包括脂肪酸和膽固醇

那麼之所以醫生對李女士說耳屎具有生理作用,也是源於它本身的特點。耵聹的成分和特質決定了它本身是富含油脂的。

那麼耵聹就能在外耳道表面形成一層酸性的保護膜,這層保護膜不僅能夠阻擋致病微生物、昆蟲、液體和灰塵,還能直接吸附它們。最終耵聹和各種外來物凝在一起,就成為了最終的耳屎。耳屎長期堆積還會產生一種酸臭味,這種味道也有一定的驅蟲效果

因此,我們能看出來,耳屎其實和鼻屎一樣,雖然是分泌物,但的確存在阻擋作用,防止外來物通過耳道進入大腦深入

此外,耳屎能夠緩衝外界進入耳內的聲波,所以我們耳屎多了,聽力也會有所下降。但反過來,當分貝太高的時候,耳屎能夠降低高音波對耳膜的衝擊作用

由此可見,耳屎雖然會刺激耳朵發癢,但其實它是具有保護作用的。因此,我們可以回到案例中,李女士被醫生診斷為耳朵里長了黴菌。這其實也和耳屎有一定關係,正是因為她挖耳朵太頻繁了,導致耳朵中完全沒有耳屎,失去了保護作用,才讓黴菌這麼猖狂。

二、明明耳朵很乾淨卻還是癢,四個「幕後黑手」揪出來

耳朵被黴菌感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它們這類疾病的一個典型特點就是明明耳朵癢的不行,但是缺啥也掏不出來。一般來說,如果長期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就要提防了,此時多是耳朵被「不速之客拜訪了」。

1.真菌性外耳道炎

當外耳道長期失去耳屎的保護,可能會讓一些真菌溜進來,如麴黴菌、念珠菌和青黴菌感染。這些真菌都被稱為條件致病菌,即本身不致病的微生物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致病。

那麼這裡的特定情況指的是,當我們不當掏耳朵或者耳朵受到了外力衝擊,導致耵聹腺受到破壞。這時候耵聹腺可能會過度分泌耵聹樣的油脂。這樣就會造成耳朵即溫暖又潮濕,這種微環境是真菌最喜歡的,就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真菌繁殖擴散,也包括黴菌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我們洗澡的時候經常會把水弄進耳朵里。洗澡水也是比較溫暖,也會使得耳朵內環境的變得潮濕,同樣利於真菌的繁殖。

而真菌大量繁殖,就可能造成感染,誘發炎症,此時就會誘發真菌性外耳道炎。所以就是耳朵里長東西了,會覺得癢,也會悶,這些真菌堵著外耳道,也會緩衝聲波,使得聽力下降。並且這畢竟是炎症,也可能會引發耳朵痛甚至皮膚破潰流膿。但是我們掏也掏不出來,反而如果掏的方法不對,可能會繼續破壞耵聹腺,使得病情加劇。

2.糖尿病

眾所周知,糖尿病的非特異性症狀很多,而耳朵癢同樣也是其一。眾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狀就是多尿,這就會造成體內水分出現不同程度的丟失,當表層血管血容量下降時,汗腺分泌汗液的量下降,皮膚就會變得乾燥。如果耳朵內部的皮膚長時間乾燥,以及缺乏表面汗液和耵聹油脂的保護,就更容易受到刺激,產生癢感。

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里糖分含量多,血液較為粘稠,流速就會變慢。此時血供到達其他部位,特別是遠心端的組織器官就會變緩。

皮膚同理,皮下血管長期血容量和血液流速減慢,皮膚獲取的養分和氧氣就會減少,這會使得皮膚周圍神經的末梢感覺功能發生障礙。外耳道皮膚出現這種情況,就可能使得神經纖維異常放電,這也是瘙癢的原因之一。

所以耳朵癢也可能是糖尿病來「敲門」或者病情加重的表現,並且同樣什麼也掏不出來,因為更多是皮膚以及皮膚神經的問題。

3.過敏

提到過敏,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外部皮膚的過敏,起疹子,起疙瘩。但其實耳朵內的皮膚同樣可能發生過敏,同樣也會誘發瘙癢。此時我們也是不太可能掏的出來的,這也是皮膚相關的問題的。一般來說,對於過敏患者來說,找到過敏原並對症治療就能解決問題了。

4.蟎蟲

這個小東西也是誰都聽過,誰也看不見的。

理論上來說,我們家中的每一個角落都可能存在蟎蟲,甚至我們的臉上。這些蟎蟲是一種微小節肢動物,也會不知不覺爬進我們耳朵里,使得耳朵發癢。它們會在外耳道不斷爬行,刺激神經和耳膜,但是它太小了,挖是很難挖出來了,就算挖出來了我們也看不見。

所以當我們耳朵出現癢卻啥也掏不出來的情況,這可能是耳朵飽受疾病折磨發出的「求救信號」了。此時如果我們過度挖耳朵,只可能會加劇病情,對治療疾病毫無益處。

那麼在平時的話,即便我們耳朵沒有出現疾患,也不建議總是挖耳朵哦!頻繁掏耳朵也可能會成為健康的威脅。

三、在小小的耳朵里挖呀挖呀挖?快停下,掏耳朵亦有講究

耳朵裡面也是皮膚,我們拿個鐵勺子頻繁刮擦胳膊腿的皮膚,也會造成損傷。那麼拿挖耳勺頻繁挖耳朵也是這個道理。長期不節制的掏耳朵容易損傷外耳道的皮膚,如果劃傷的話可能會使得微生物趁機進入傷口引發感染,引起一系列的炎症。

並且經常刺激外耳道皮膚,可能會使得局部皮膚升溫,刺激血管擴張,血流增多,造成皮膚淤血。這可能會使得耵聹腺過度運動,增加耳屎的分泌,出現耳屎越掏越多的情況。

那麼最嚴重的情況是挖耳朵可能會不小心刺傷耳膜,導致聽力下降甚至失聰。特別是我們用挖耳勺等尖銳的金屬製品。

一般來說,耳屎是不需要人工清除的,它會在說話、咀嚼以及打呵欠口部運動時,伴隨著下頜運動而被自動排出。

但是話說回來,公共場合耳屎掉出來是很難為情的事情,所以即便耳屎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是如果太多也可能不利於保證個人形象。

因此平時也可以適當清理下耳朵。這裡推薦用棉簽挖耳朵,棉簽沾一點清水,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後耳朵朝下,耳屎可能就自己掉下來了。儘量不要用太尖銳的物品挖耳朵,特別是牙籤等

另外就是挖耳朵注意時間,一般一周挖一次就行了。太頻繁挖耳朵只會使得耳朵失去保護,刺激皮膚,弊大於利。

對於一些朋友,本身油脂分泌很旺盛,所以耳屎很油很黏,這種不太好挖出來。這種情況不應該自己和自己較勁,說啥都要挖出來。這也不行,最好是去醫院讓醫生處理

寫在最後

耳朵癢和耵聹分泌是最常見的生理現象之一,但是這背後的門道可真是一點不少。耳朵癢並不是和耳屎綁定的,很多疾病都能通過各種方式刺激耳朵,從而造成癢感的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不應該繼續挖,而是及時去醫院就診。

畢竟耳朵是直通大腦的,聽覺也是人體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這裡的神經分布還非常複雜,所以耳朵一旦失守,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因此重視耳朵健康是相當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閆坤.耳屎能不能掏[J].中國生殖健康,2018(07)

2.Mostafa Talaat , AbdelMoneim H Hamad , Montasser AbdelSalam et al. The effect of bony cochlear nerve canal (BCNC) diameter on the degree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Feb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