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因暈車而感到困擾,想吐卻吐不出來,更是難受!必須依靠藥物才能舒緩症狀。不過,日本這項刊登於《環境健康與預防醫學》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的最新研究卻指出,只要透過「聲音刺激」也能有效減輕不適,引起外界廣泛關注。

示意圖,翻攝自unsw

 

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該項研究由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所的香川匠與加藤昌志團隊主導,他們利用一種「獨特聲波刺激技術」,發現當以100赫茲的聲音刺激內耳時,可在短短一分鐘內,明顯改善暈車時常見的頭暈、噁心等症狀。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研究團隊將這種聲音稱為「sound spice」,能作用於內耳負責偵測直線加速度與重力的「耳石器官」,進一步活化掌管平衡與空間感知的前庭系統。對此,加藤昌志解釋,「這代表聲音刺激能廣泛活化前庭系統,有助於維持身體穩定與方向感」;研究也指出,這種聲音的強度安全,僅相當於日常環境中的背景雜音。


示意圖,翻攝自drjaninebowring
 
為驗證效果,團隊招募志願者,讓大家在接受聲波刺激後,再透過鞦韆、駕駛模擬器或實際搭車來誘發暈車反應。事後,研究人員透過姿勢控制測試、心電圖 (ECG) 數據與暈車症狀問卷分析,發現受試者的平衡表現顯著提升,頭暈與噁心感也獲得緩解。

 

研究團隊強調,短時間暴露於這類聲音刺激幾乎沒有健康風險,音量遠低於職業噪音安全標準,所以在正確應用下,屬於安全有效的非藥物選擇。

示意圖,翻攝自specialists
 
據悉,進一步實驗顯示,若在駕駛模擬前先接受聲音刺激,受試者的交感神經系統會顯著活化,而這正是暈車患者常出現功能失調的部分。

 

繼續看下一則新聞

飲食好壞決定於你的健康,當然,生活環境也是!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就在臉書分享一個經典案例,一名60歲的婦人來醫院做胸腔電腦斷層時,竟在肺部發現多達幾十顆毛玻璃的肺結節,原因則與工作有關。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蘇一峰詢問婦人的生活狀況,原來她從事製鞋工作,長期接觸有機溶劑含甲苯等等,每次上班就咳嗽、胸悶不舒服,所以前來醫院就診,透過電腦斷層發現了滿天星的肺結節,當下也建議對方,應更換工作,才會比較安全……【更多內容請見下方延伸閱讀】

翻攝自臉書 (蘇一峰)